中国房地产行业呈现分化态势,部分房企通过债务重组和战略调整逐步恢复,而另一些则深陷亏损泥潭。融创中国在中信金融资产的支持下,成功完成债务重组,支付16.35亿元用于清偿本金,并获违约金全部减免。这一举措为北京融创壹号院项目提供了更加稳固的财务支持。融创与中信金融资产的合作由来已久,2024年双方合作的上海外滩壹号院项目三开三罄,销售额达215亿元。随着债务风险逐渐化解,融创的重点项目经营界面改善,若市场在政策支持下企稳,融创的经营恢复速度有望加快。
然而,并非所有房企都如此幸运。金科股份正游走于退市边缘,其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205亿元至28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7.32亿元亏损大幅扩大。金科方面表示,业绩大幅预亏主要受项目销售下滑、交付量减少等因素影响。目前,金科正在进行重整,试图扭转困境。
与此同时,土拍市场在新年伊始显现升温迹象。老牌房企金地集团以1.86亿元的总价竞得杭州临平老城区一宗低密地块,溢价率达31.01%。这是金地集团时隔一年半后重新回归土拍市场,标志着其在度过2024年偿债高峰期后,现金流压力有所缓解。业内人士分析,随着限价政策取消,房企的定价权和利润空间得到释放,拿地积极性提升,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区域已成为行业共识。
【行业风向】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近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对住房公积金缴存人租赁住房支持力度。
房地产税收新政策实施首月新增减免税116.9亿元
1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国开始实施房地产交易契税优惠等税收减免新政策,政策实施首月,减税红利持续释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数据显示,房地产税收新政策实施首月,全国购房家庭新增减免税116.9亿元。
1月广州新建商品房网签面积同比增长37%
1月26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数据,2025年1月(统计周期为2024年12月26日至2025年1月25日),全市新建商品房网签面积101.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较2024年月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其中,一手住宅网签面积为82.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9%,比2024年月均水平高22.8个百分点。从价格走势看,随着市场信心进一步增强,市场成交价格有所回升,一手住宅成交均价环比2024年12月实现正增长。二手房方面,今年以来广州二手房市场成交持续保持高位,1月以来二手住宅日均网签面积达3.93万平方米,保持2024年四季度以来的日均网签水平。
多城楼市“去库存”提速
1月23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随着一系列精准政策的落地,2024年四季度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库存规模明显下降,目前去化周期相比最高点减少了5.5个月,意味着去库存周期迎来了拐点。有分析人士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去库存”仍在路上,消化存量与优化增量的举措要并行。2025年,去库存仍然是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工作之一。
新年多城土地市场回温
今年伊始,包括上海、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均出现高溢价地块,杭州维持近8年的单价地王纪录,3个月时间两度打破, 2025年,上海土地市场延续了上一年的热度。2024年,上海土地市场走出独立行情,高溢价地块贯穿上海全年的土地竞买活动,30%的最高溢价率被打破,还拍出了全国宅地单价地王。除了土拍活跃度最高的上海、杭州之外,据悉,2025年开年,已有多地涌现高溢价地块。河南、江苏、广东、北京等均拍得高溢价率的竞价成交地块。
【大公司动态】
北京融创壹号院项目债务重组完成
1月27日,融创中国公告与中诚信托已就北京融创壹号院涉及债务签署重组协议。根据重组安排,集团此前已支付的16.35亿元用于清偿本金,违约金全部减免,自借款日起全周期融资成本大幅降低至约4.12%,债务还款期限为4年。本次债务重组的成功,将为北京融创壹号院带来更稳固的财务支持。
华润置地获20亿元定期贷款融资
1月23日,华润置地公告称,华润置地与贷款人签订融资函件,涉及金额高达20亿元(或等值港币),贷款期限为三年,自华润置地接纳融资函件之日起计算。此次融资函件规定华润集团需履行特定履约义务,以保持在华润置地的最低持股比例。华润集团作为华润置地的最大股东,持有约59.55%的已发行股本,需维持至少35%的实益拥有权及控制权,并有能力控制华润置地股东对董事会董事的任命。若国务院国资委不再为华润集团至少50%股本的实益拥有人,则构成违约事件,一旦发生持续的违约事件,融资函件项下的所有应付款项将立即到期并需偿还。
招商蛇口、中国金茂在上海成立置业公司
1月20日,天眼查App显示,上海招臻置业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祁彦龙,注册资本3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房地产经纪、住房租赁等。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招商蛇口(001979)旗下上海虹润置业有限公司、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苏州腾茂置业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保利发展调整组织架构
1月20日,据接近保利发展方面人士消息,保利发展已于近日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主要涉及区域公司合并及相关人事调整。区域公司合并方面,保利江苏与淮海公司合并为江苏公司;保利浙江与浙南公司合并为浙江公司;保利山东与齐鲁公司合并为山东公司;保利辽宁与大连公司合并为辽宁公司。人事调整上,提名保利产研中心总经理吴劲松,担任保利上海公司总经理;提名保利浙江公司总经理张磊,担任保利战投中心总经理;提名保利上海总经理傅小君,担任保利浙江公司董事长;提名保利浙南总经理朱忠伟,担任浙江公司总经理。
王健林退出多家万达旗下企业合伙人
爱企查App显示,近日,珠海横琴稳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莘县融智兴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发生工商变更,王健林退出上述两企业合伙人行列。珠海横琴稳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于2020年12月,执行事务合伙人为黄平,出资额约18.8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咨询、企业总部管理,由崔宗明、宁奇峰、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万达旗下大连万达稳泰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发生工商变更,王健林退出合伙人行列,退出前出资比例约78.6%。
阳光城等被强制执行12.1亿元
1月20日,天眼查法律诉讼信息显示,近日,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3条被执行人和恢复执行信息,执行标的合计12.1亿余元,部分案件被执行人还包括嘉兴凤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天颐安投资有限公司等,执行法院为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风险信息显示,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存12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188亿元。此外,该公司还存在多条限制消费令、失信被执行人(老赖)及终本案件信息。
正荣地产控股实控人欧宗荣被采取强制措施
1月20日,正荣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近期获悉公司实际控制人欧宗荣因涉嫌违法,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目前,欧宗荣未在公司担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任何职务。
金地集团重启拿地
1月21日,杭州进行2025年第二次土拍。经过23轮竞价,金地集团以1.86亿元总价,竞得位于杭州临平老城的一宗地块,溢价率31%。1月26日,金地集团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6亿元到-7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主要原因是公司近年销售规模下降,本年度可结转面积较上年度减少,营业收入较上年度下滑;本年度部分结转项目毛利率较上年度有所下降;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经营及销售策略,加大去化力度,使得部分项目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金科股份2024年预亏超200亿元
1月23日,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金科股份预计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额在205亿元至285亿元之间,相比上年同期的亏损87.32亿元,亏损额度显著增加。业绩变动的原因主要包括项目销售下滑、交付条件项目减少导致结转利润减少,融资逾期未归还导致利息费用化增加,部分房地产项目存在减值迹象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以及流动性风险持续影响导致的违约金等损失计提。
深深房A:预计2024年净利润亏损1.75亿元—2.5亿元
1月24日,深深房A公告,预计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75亿元—2.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8亿元—2.65亿元。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亏损0.173元/股—0.2471元/股。公司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并计提了减值准备。
越秀地产8.79亿元竞得海珠区新侨地块
1月24日,2025年广州土拍首宗出让宅地——海珠区AH020216地块(新侨地块)进行限时竞价,最终由广州新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总价87924万元竞得,楼面价为32000元/平方米,若扣除600平方米的公服配建,成交楼面价为32715元/平方米。
上海世茂建设等被强制执行3.9亿元
1月25日,天眼查法律诉讼信息显示,近日,上海世茂建设有限公司、宁波茂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宁波世茂新里程置业有限公司等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3.9亿余元,执行法院为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天眼风险信息显示,上海世茂建设有限公司现存7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372亿元。此外,该公司还存在多条限制消费令、失信被执行人(老赖)及终本案件信息。
绿地控股获得9个基建产业重大项目
1月26日,绿地控股公告,近期,公司获得基建产业重大项目共计9个。其中,房屋建设项目8个,基建工程项目1个。项目金额合计72.06亿元,占2023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