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公认为AI终端产品的爆发之年。从AI手机到AI PC,从AI眼镜、智能家居到人形机器人,AI正成为各种智能终端产品的重要“卖点”。
其中,AI眼镜被视为拥有不亚于手机的潜力。这背后,不仅是其可能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超级硬件市场,甚至有望成为率先落地的AI+终端消费场景,以及全新的智能化人机交互的最核心入口。
入口效应,给了全球各大科技公司讲出新故事的机会,诸多国产品牌密集发布AI眼镜新品,“百镜大战”进入倒计时。但AI眼镜要从“时尚单品”蜕变为“智能助手”,只有跨越技术与产品体验的鸿沟,达到用户满意的阈值,才能取得真正成功。
未来,AI眼镜能否出现超越手机的重大突破?就短期和长期看,哪类产品将拥有更高的市场份额?
一、AI眼镜将取代手机,成为人机交互最核心入口?
当前,AI眼镜领域政策和产品频出,正大步迈向大众视野。
产品端,雷鸟创新、Rokid、李未可等众多厂商密集发布智能眼镜新品,电竞品牌雷神科技、显示厂商康冠科技、脑机接口公司 LookTech等跨界厂商相继入局。近日,灵伴科技(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和他佩戴的智能眼镜 Rokid Glasses一度火出圈。他将大会发言稿显示在眼镜上,通过手上的戒指完成翻页,实现“脱稿”演讲。这一演讲刷屏后,AI眼镜概念股大涨。
政策端,国务院日前强调要大力促进科技消费,释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等消费潜力。中国信通院也于2025年2月19日启动全球首个AI眼镜专项测试,覆盖续航、隐私等 60+指标,推动技术创新升级和中国产业标准化进程。
从企查查所披露数据看,中国现存5346家智能眼镜相关企业,多为老牌企业,超八成成立5年以上,其中成立超10年的企业最多,占比44.0%;成立1年内的企业最少,仅占0.6%。行业分布上,智能眼镜相关企业集中现代科技服务业,归属制造业的智能眼镜相关企业仅有805家,占比17.6%。
在华西证券分析师单慧伟看来,相较于AR眼镜,AI眼镜之所以成功主要因为三点。
其一,AI 眼镜更侧重于时尚和佩戴属性,产品形态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适合日常全天候佩戴。其二,现阶段产品定价基本在 1000-3000 元区间,即可获得“眼镜+OWS 耳机+运动相机+AI”的产品组合,用户尝试成本较低。其三,眼镜是AI 终端落地的最佳方向之一,用户可以第一视角进行人机交互,实现实时翻译、物体识别、智能问答等功能,为用户提供
更多的应用场景,未来有望成为用户全场景的智能助手。
“AI眼镜绝非智能手表的平行对比。智能手表永远是手机的附庸,而AI眼镜则不同,它可能会成为全新的智能化人机交互的最核心入口。”XREAL创始人兼CEO 徐驰对《财经》新媒体表示,AI眼镜的市场潜力远超智能手表,且绝对不亚于手机,甚至有可能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超级硬件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在硅谷,AI眼镜领域的投资和关注度,远远超过当初智能手表的发展。
不过,AI眼镜不是简单的技术堆叠,远不是把智能手表或音箱戴在头上那么简单。在徐驰看来,过去十年间,XR 相关行业从业者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而近年来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这个赛道注入全新活力,让AI眼镜行业在未来几年内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两三年间,AI眼镜的用户体验将实现显著提升。
他直言,在这一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发展进程中,把握机遇的关键在于持续创新。“何时能出现超越手机的重大突破,有待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努力。至少,我们正身处行业变革的最前沿,见证着这一领域的风起云涌,我们深感振奋。”
二、拍照AI 眼镜成主攻方向,未来什么品类将爆发?
事实上,随着中国AI 眼镜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期,国产品牌有望打破 Ray-Ban Meta智能眼镜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
据国泰君安统计,2024年全球AI 智能眼镜销量达152 万台,其中Ray-Ban Meta智能眼镜142 万台,2024Q4 全球AI 眼镜销量大增,占全年销量近50%。预计2025 年全球AI 智能眼镜销量达350 万台,同比增长230%,除Ray-Ban Meta的持续增长外,多款国产AI 眼镜上市成为重要增量。
其中,2024年国内AI智能眼镜销量5万台,全球占比约3%,星纪魅族MYVU、StarV、界环、李未可等销量规模领先。2025CES消费电子展上,中国品牌成为最大亮点,雷鸟创新、Rokid、李未可科技、闪极科技、莫界科技、未目科技、星纪魅族、引力视觉、逸文科技、INAIR等品牌密集发布AI眼镜新品,且普遍量产发售时点为2025年。依托规模制造、应用场景和庞大市场优势,中国AI眼镜有望进入销量爆发期。
“AI 眼镜的产品设计需基于使用场景不断优化,综合考虑体积、重量、功耗、成本等因素,拍照AI 眼镜是当前各大厂家的主攻方向。 ”国泰君安在研报中分析,从2024 年AI 眼镜的销量结构看,拍照AI 智能眼镜占比达94%,AR+AI 智能眼镜占比仅4%,音频AI 智能眼镜占比2%。由于Ray-Ban Meta智能眼镜在AI 智能眼镜销量中占据主要成分,使得当前AI 智能眼镜功能形态以拍照AI 智能眼镜为主,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销量高增,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该技术路线符合当前市场需求。
此外,AR+AI 智能眼镜是AI 智能眼镜发展的未来形态,附加的显示功能为AI 智能眼镜带来了更便捷的信息交互,进一步拓宽AI 智能眼镜的应用场景。音频AI 智能眼镜是AI 智能眼镜的基础形态,DeepSeek 等国产AI 大模型的接入有望显著提升音频眼镜的交互体验,但叠加拍照、视频等多模态功能仍是产业趋势。
以雷鸟V3 AI拍摄眼镜为例,其集成相机、AI、耳机、眼镜于一体,影像与音频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市面上有很多产品,占统治地位预计是两种,一种是带音频、摄像头、AI的,一种是带显示和音频的,这个显示是很简单的单侧显示。”在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看来,产品的本质是眼镜加上什么功能,能够比较好地平衡用户需求和技术实现。
他对《财经》新媒体表示,其一,考虑到用户需求,如果智能眼镜产品只带音频(眼镜+耳机),仍能实现较大销量,因为戴眼镜的人本身也要戴耳机,但购买动力或人们对它的感知没有那么强,所以势能不会特别大。其二,另两种产品是分别在耳机的基础上加摄像头、显示功能。有些用户需要摄像头做拍摄、图像识别,有些用户需要显示做信息提醒、翻译等。如果加上两个功能没有将眼镜的佩戴舒适感等基本体验变差,且它价值较大,产品的势能会高一点。
不过,加上摄像头后眼镜功能会增加,芯片和电池也会增加一些,产品重量大约是30克到40克的区别。而显示是人机交互方案最高效率的方式,目前单彩显示对产品重量的影响已经控制很好,但基于全彩显示的需要,全彩MicroLED+光波导一定是未来AI眼镜最重要的形态。
“只从量上来考虑,这三种的量都会比较大,短时间内只带音频的量可能更大一点。而基于对技术和市场发展的判断,带不带显示屏幕的AI眼镜(含AI拍摄眼镜、AI+AR眼镜)在接下来两年都会迎来蓬勃发展。”李宏伟分析,今年估计全球可能会有几百万的出货量,明年预计能够到千万级。因为这类产品一旦出现压倒性的产品设计后,增长速度会非常快。带显示的AR眼镜可能会稍晚一点,但预计 2026年后也会迎来快速爆发。“也许2026年的时候,这个类型的产品只是一个百万或几百万的量,但很快会出现一个倍数甚至十倍数的增长,并保持翻倍或更高倍速的发展。”
据悉,XREAL的AR产品有两个方向:Spatial Display(空间显示),为现有计算设备提供 3DoF 的空间便携显示;Spatial Computing(空间计算),作为未来 AR 体验的基础,是Spatial Display(空间显示)的升维体现。
徐驰对《财经》新媒体表示,短期内XREAL过去坚持的影音投屏眼镜概念,是目前国内外唯一被证明能够成功商业化的AR眼镜类型。以最近火热的Meta Ray-Ban为例,尽管它获得很大关注,但未能证明在没有公司补贴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可持续销售。因此,我们也期待中国的AI眼镜厂商能在Meta Ray-Ban这个类别下,开创属于自己的商业化成功之路。
在他看来,短期而言,如果能够充分打磨待机时间,提升性能,即便是聚焦于单一功能的眼镜,无论是拍照、翻译,还是音频,都能拥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这个赛道很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百花齐放”,不同功能的眼镜会在市场中竞争。因此,更期待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验证,哪些应用场景可能最大、最甜、最被用户认可。
长期而言,AI眼镜必须回归到智能化的本质。“只有当眼镜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体验,仿佛有一个超级人工智能助手在背后为你服务时,这个产品才真正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