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称三星、SK海力士将使用长江存储专利技术 国产存储芯片替代提速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王婧雅 编辑 | 高素英  

2025年02月26日 14:22  

本文1556字,约2分钟

2月25日,韩媒ZDNET Korea报道称,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内存公司计划将混合键合技术应用于下一代NAND,该技术正来自于中国的长江存储。这意味着,只有获得长江存储的许可三星和SK海力士才能开发超过400层的存储器。

针对上述信息,笔者联系三星和长江存储方面,截至发稿时双方尚未回应。国产存储芯片厂商相关人士则表示,此次三星、SK海力士跟进的背后,主要原因在于涉及到长江存储在混合键合技术的专利。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目前,存储芯片领域主要分为NAND和DRAM两种技术路径。其中,NAND的技术演进方向主要是不断提高堆叠层数。当3D NAND闪存芯片的堆叠层数从300层提高到400层时,传统技术路径遭遇物理极限。三星此前采用的COP架构将外围电路与存储单元集成于同一晶圆,随着层数增加,底层电路承受的机械压力骤增导致出现可靠性下降和散热难题。而长江存储的Xtacking架构通过晶圆键合技术成为突破400层堆叠的核心解决方案。

另据韩媒ZDNET Korea报道,中国长江存储以“Xtakeking”的名义抢先量产混合键合技术已有大约四年的时间。此前,长江存储曾使用Xstacking技术量产160层、192层和232层等产品,这表明其已经实现了混合键合的技术稳定性。

三星电子之所以与长江存储签署混合键合许可协议,是因为长江存储在技术上难以规避专利。三星评估发现,其V10、V11及后续产品开发几乎无法规避长江存储的专利网络,选择授权成为唯一可行路径。然而,三星需改造产线并新增设备投资,导致其制造成本较长江存储高出10%-15%。

事实上,过去全球存储芯片市场长期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垄断,但在技术升级和政策支持下,诸如长江存储、紫光集团、华为海思、新存科技等国产厂商开始加速布局,全球存储芯片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从综合角度来看,传统存储巨头如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依然保持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国产存储芯片厂商开始通过技术升级、专利布局等逐渐在全球市场中崭露头角。特别是在消费电子领域,国产存储芯片的装机量明显上升。

“以手机为例,现在消费者所熟知的国产品牌都在采购国内生产的存储芯片,而以往这部分多为进口。”上述国产存储芯片相关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AI时代的到来,市场对存储芯片的要求从消费电子领域转向高端服务器。

从技术路线来看,NAND具备断电后数据保留、高密度、低成本的特点,尤为适用于存储海量的数据集,满足了AI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存储需求。不过,由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所需固态硬盘换新的需求降低,致使存储芯片厂商开始减少产能,并将目光转向了高速度、低延迟的DRAM。

“AI训练过程中需要处理海量且对延迟极为敏感的数据,这使得HBM成为了高端GPU和TPU的标配。”国产存储芯片相关人士表示,简单来说,HBM能够直接支持AI算力,而HBM则是以DRAM为基础。相较于NAND,DRAM的技术难度更高,因此市场越来越关注HBM和DRAM。聚焦国内市场,包括紫光集团、长鑫存储等在内的存储芯片厂商都在加速研发DRAM芯片。

不过,与GPU、CPU等芯片类似,存储芯片同样面临着生态挑战。目前,存储芯片的EUV光刻机、原子层沉积设备等仍依赖ASML、应用材料等国际供应商,在大环境不确定的背景下依然面临挑战,同时,海外厂商的“技术联盟+价格战”压制也在冲击着国产厂商的市场份额。

国产存储芯片相关人士认为,未来存储芯片市场将演变为专利、产能、生态的全面比拼。在存储芯片行业,每个产品都存在多种发展路径,而要想真正实现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并走上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各企业只有各展所长,各施其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