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高海纯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表示,目前仍有很多企业将绿色能源视为成本,这一理念需要被改变,绿色将从企业的“成本”转变为“核心竞争力”。
高海纯指出,绿色不仅是情怀,更具备经济效益。对于企业而言,它不再只是一个标签,更是真正可以实现降本增效的工具。
此外,今后非绿色能源的成本将越来越高。“现在整个碳市场,像欧洲的碳价非常高,大概100欧元,中国的碳价现在处于起步期,但接下来全球碳价格将会进一步接轨,非绿那一部分的成本也一定会越来越高。绿色投资对企业来讲不是一个短期性的投入,其实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资产。”
高海纯表示,自己始终鼓励合作伙伴把绿色嵌入商业模式中,如今年轻一代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更为强烈,因此企业不仅要在生产端,更要在消费端贯彻绿色理念,在整个价值链中把绿色价值打通。
以下为发言实录:
蔡伟:高总,您作为全球最大光伏组件制造商,也是最早提出能源行业,物联网行业概念的企业,您对新兴技术,以及能源转型怎么看?
高海纯:感谢主持人,其实绿色能源本身就是一项新兴技术,我们怎么把一项新兴技术,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变成前面李老师口中的过剩产能,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我想今天展开的新兴技术也跟AI相关,确实AI现在成为整个从工业,产业,社会,经济变革的一个基点,所以它一定会改变所有的行业。能源行业毫无疑问是这样。我从两个方面,第一个站在一个研发制造型企业视角,我们想其实过去光伏行业的降本增效,最主要的不是由于中国相对低廉成本高质量的劳动力,也不是因为中国的规模体系优势,更重要其实还是来自于每一次科技创新,所以进一步的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我想一定是AI能够给我们带来的最主要的一个行业发展动力。
我们其实这两年也在非常积极地去探索AI如何应用再进一步的推动我们电池组件研发的效率,我想这一个我们也有了一定的成果,而且我非常高兴的是,我们其实现在用的还是很浅显,即使比较浅显之下也大大提升我们的研发效率,我们非常有信心更进一步地去运用AI在研发体系的增效情况之下,未来我们很快可以看到新能源领域更快更大的技术突破。
在生产制造也是一样,我们现在像前面几位老总也说道,我们现在基本上工厂都是无人化,产线运营管理效率,到质量良率的提升,在运用AI之后有非常大幅升级。但我想这也还只是第一步,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更大的AI对于整个能源行业应用,就是前面陈总所说的,在整个智慧电网时代,现在我们说整个电网体系,其实已经到了一个改革关键点,从过去物理电网走向数字电网,过去集中式走向分布式,过去的调度型走向现在的充分市场化,所以在这样的时代之下,电网会形成最复杂的一个密集数据的系统。2023年达沃斯报告我看也把电网列作AI会改变的十大行业,排首位,陈总已经介绍得非常详细了,我就不展开。
但我想谈一点观点,在接下来AI和产业相融合,我首先认为AI绝对不是胡椒面,绝对不是一个佐料,现在很多产业做AI转型时会陷入一个理念,我们最开始也是这样,是不是这个地方加一点AI应用,那个地方稍微用几个大模型,我的产业马上就降本增效了,我认为其实不是的。AI不是在产业基础之上再增加的某一项佐料,AI和产业必须要重构整个产业体系,要形成一体之后去完成那个重构。现在我们包括组织内部,我们也在做一些调整,可能我现在新创立一些产业团队,AI的团队会占整个团队50%以上,就是一个产业团队,希望未来产业和AI可以非常深入做融合。
讲到绿色,我简单分享三点。第一个我觉得现在其实很多企业还是把绿色当成一个成本,但我觉得大家可能逐渐要转变一个理念,一定要把绿色从成本变为核心竞争力,这里面三层逻辑。第一绿色现在不仅仅是一种情怀,绿色现在是具备经济效益的,我们在中东做的一些项目,发电成本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大概在1美分多一点,这应该是全球最便宜的能源来源,而且现在即使在光照条件不是那么好的地方,其实绿色能源已经相比传统能源来讲更具经济性,所以这个首先其实对于企业来讲,不仅仅是一个绿色标签,是对企业真正可以降本增效的作用的。
另外非绿成本一定越来越高,现在整个碳市场,像欧洲的碳价非常高,大概100欧元,中国的碳价现在处于起步期,但接下来全球碳价格将会进一步接轨,全球未来非绿那一部分的成本也一定会越来越高,我认为绿色投资对企业来讲不是一个短期性的投入,其实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资产。越早,尤其在现在还有绿色红利时代的时候,你去做绿色投资,越早能够享受到那个绿色红利。像我们现在很多项目,其实在之前国家还有一些政策时,投入的这些绿色资产2-3年就收回成本,后面23-25年都是净收益,企业一定要越早投入绿色的能源体系。
第三个我非常鼓励我们的合作伙伴把绿色嵌入他的商业模式当中,现在很多消费者,尤其年轻一代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理念非常强,这些企业也要共同把绿色,不仅仅是在生产端,更重要是在消费端,让他成为一种消费理念。绿色嵌入商业模式当中,从整个价值链把绿色价值进行打通。
还有两点简单分享,第二个就是绿色使用要围绕需求,围绕场景做解决方案。我们现在做的包括绿色算力,绿色氢氨醇,绿色行业等都是围绕应用侧做的解决方案,呼吁接下来企业和能源侧企业共创。
第三点讲到全球化合作,最后一句话我特别赞同大家前面讲到关于全球化,我们现在对全球化定义是全球本地化,去哪里都是跟本地结合做的,在场就有我们的合作伙伴,在印尼市场现在就和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和金光一起合资合作,基本每个大洲都是找到当地合作伙伴,从研发,制造,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全做到本地化的供应,本地化的绿色需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