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年,钉钉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将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重返阿里体系。4月1日,笔者从钉钉方面获悉,阿里巴巴集团计划通过收购无招创办的两氢一氧公司投资人股份的方式,实现这位创始人的“曲线回归”。交易完成后,无招将重新执掌钉钉CEO一职,而现任钉钉CEO叶军(花名:不穷)则将调回集团任职。
这一别出心裁的回归路径,与阿里加速推进“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息息相关,也折射出阿里在人工智能时代对企业服务市场的全新思考。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最新财报会上指出,这一轮AI机会将是几十年一遇的行业变革,阿里巴巴的首要目标是追求AGI(通用人工智能), 未来AGI的潜力将远超过现在任何可见的应用场景。
为此,阿里明确提出将围绕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AI化三大方向进行大规模投入,并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数字超过了阿里过去十年在相关领域的投入总和。
在阿里的AI战略蓝图中,钉钉被定位为“阿里面向企业端最重要的AI应用资产”,是阿里AI to B的入口。吴泳铭提出,未来企业内部系统将是由多个AI智能体相互连接、调用的动态网络。钉钉,作为承载超7亿用户、2500万企业组织的超级入口,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办公工具角色,而是要进化为“自然语言交互的企业智能中枢”,成为连接各类AI智能体的核心平台。
这种战略升级不仅需要产品功能的优化,更是一场彻底的思维革命。
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看来,无招的回归正是阿里应对这一战略升级的关键之举。2014年,无招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打造钉钉,成功在移动办公市场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如今,面对AI带来的产业变革,阿里显然希望这位创始人能够重现当年的创新魄力。特别是在钉钉已上线AI助理市场,并接入超过50万个企业自建智能体的情况下,如何突破当前AI应用主要集中在客服机器人等有限场景的局限,实现更广泛的企业服务智能化,成为摆在无招面前的首要课题。
然而,挑战不仅来自技术层面。随着飞书、企业微信等竞争对手的持续发力,协同办公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更关键的是,AI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改变企业服务的底层逻辑,传统以功能模块堆砌为主的软件服务模式,正在向以智能体协作为核心的新范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钉钉不仅需要解决产品创新问题,还需要构建开放的AI生态、突破商业化瓶颈、应对数据安全合规要求等一系列复杂挑战。
“今年以来,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企业构建AI智能体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也是钉钉下一阶段的创新重点。”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协同办公平台的相关人士告诉笔者,但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需要突破现有产品思维的局限,真正实现从工具到平台的蜕变。从这个角度看,无招的回归不仅关乎一个产品的兴衰,更牵动着阿里整体AI战略的布局。
上述人士进一步强调,摆在无招面前的道路并不平坦,他需带领钉钉从移动办公平台到企业智能操作系统的全面转型。在此过程中,既要确保现有业务稳定,又要开辟新增长路径。这要求无招兼具创业初期的创新锐气和成熟企业家的战略定力。在AI重塑企业服务的浪潮中,无招的二次创业能否再创辉煌,不仅关乎钉钉的未来发展,更将直接影响其能否在云服务与AI的交汇处占据战略制高点,重夺企业服务市场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