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不断回暖,基金也正在迎来一波发行潮。
场内发行焦点也逐步聚集到一种叫“自有现金流ETF”的品种身上。
未来一周(4月14日至4月18日)至少有33只新基金开始认购,新一轮发行热潮再度开启。其中,28只基金聚集在周一(4月14日)发行。
其中,指数基金在新基金中占据了绝对上风,而且下周又有一批“自由现金流策略”的新品种——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开始入市。
这类新品种真能跑赢市场么?
指基继续领跑
据东方财富网目前的统计,下周(4月14日至18日)至少有33只新发基金。指数基金再度领跑,占据28席。
5只主动型基金,包括3只债基,1只混合偏股和1只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
指数基金方面,11只基金都瞄准了自由现金流这一策略,其中9只瞄准了去年12月新发布的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
首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
4月7日,首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的批文花落12家基金公司。其中,至少9只将在4月14日(周一)开放认购。
自由现金流ETF,说白了就是选取一批“现金流创造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来构成指数。
通常现金流较好的公司,比较符合巴菲特选股原理的公司,即介乎于蓝筹成长和高分红公司两大类群体。
而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在考虑既定的“自由现金流率”为成分股选股核心指标外,也考虑现金流与企业价值的比值,这就使得它更“价值投资”一些。
兼顾特色较浓
在行业构成上,该指数兼顾周期、消费、成长等不同板块。煤炭、家用电器、石油石化分列前三大权重行业。此外,该指数选取的上市公司还包括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汽车等领域的企业。
此外,该指数的成分股在通常的大盘股为主以外,更偏向中小市值,300亿以下企业占比达到45%。
不过,也需要注意,行业权重占比较高的企业,受到周期影响可能有所波动,不能盲目将自由现金流视作“万能因子”。
对于这个备受关注的新基金品种,各家基金策略各不相同,派出的基金经理背景也颇为丰富。
老牌公募的老将
首批中证现金流指数产品中,有些有意思的基金经理,稍微盘点一下。
来自华安基金的许之彦,算是ETF的老将了。自2005年起,他供职于华安基金已有接近20个年头,目前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达到了1026.69亿元,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从业至今,他管理过10只ETF基金,除早期管理过1只QDII和1只混合偏股,其他基金均为指基。
在评价指数基金经理的重要指标——跟踪误差上,许之彦的个人表现比较突出,位于同类的前列水平,这体现了他稳健的一面。
银行系公募的年轻人
相对而言,工银瑞信派出的基金经理何顺就年轻很多了。博士毕业的何顺于2020年加入工银瑞信,任量化研究员。2023年10月,他才开始管理自己的第一只基金,目前基金管理年限1年半。
作为一家典型的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的综合实力很强,主动和指数都有特点。截至2024年末,工银瑞信8375.67亿资产规模。
何顺管理一时间虽然不长,但目前的基金管理成绩还是居于相对前列的位置,这可以从他的任职表现统计上看出。
他管理的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一直稳定在同类前列。另一只中证港股通高股息精选ETF在近一年来,有些不太稳定,不过从近两年来的尺度看,成绩倒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