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美团上演即时零售争霸赛 行业进入生态能力比拼新阶段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舒志娟 编辑 | 高素英  

2025年04月17日 11:21  

本文2116字,约3分钟

从京东外卖上线并祭出“商家0佣金、骑手五险一金”策略,到推出“百亿补贴”、承诺长期佣金率不超过5%,再到美团外卖未来三年将向餐饮行业投入1000亿元⋯⋯短短64天,美团与京东的即时零售大战迅速升级,从暗中角力走向正面交锋。

4月15日,战局进入白热化。美团正式上线"30分钟送达"的闪购服务,其宣传视频中"你的东东再等等"的标语及与京东APP高度相似的配图设计,被视为对京东的直接挑战。京东随即抛出三大核心数据予以反击:新增5万名享受全额五险一金的全职外卖员、日订单突破500万单、自营秒送服务覆盖超10万家门店,实力不容小觑。

这场"针尖对麦芒"的较量,实则是双方战略布局的深度博弈。京东自2月起不断强化“认真做外卖”的战略定位,意图通过高频外卖业务切入美团核心腹地,拓宽业务版图;美团则通过独立运营闪购品牌,将即时配送能力延伸至京东的优势品类3C数码和生活日用品领域,试图抢占新战场。

在业内看来,这场商战的本质是对用户"30分钟即时消费"心智的争夺。对美团而言,这关乎其生活服务根基的稳固;对京东来说,则是突破电商增长瓶颈、寻找新增站点的关键战役。这场较量不仅考验着双方的运营耐力与供应链能力,更是对其生态协同效率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检验。随着战局升级,即时零售市场格局或将迎来新变数。

互攻腹地寻找新增量

在互联网行业竞争日趋理性的当下,美团与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激烈交锋成为罕见现象。短短64天内,双方从战略布局到市场争夺,展开了一场全方位的商业博弈。

战局始于今年2月,京东以"品质外卖"为突破口,通过"全民补贴+爆品直降"的双轮驱动策略,配合超百亿元的商家扶持计划,强势切入外卖市场。这一动作不仅打破了行业固有格局,更直接威胁到美团的核心业务领域。

面对京东的强势进攻,美团也不甘示弱:一方面,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旗的零售商、品牌商与本地中小商家共同发力闪购业务;另一方面,美团外卖推出三年千亿规模的餐饮行业扶持计划,重点用于扶持和奖励优秀品质商家,推动明厨亮灶覆盖10万家店等基础建设。

两大巨头为何对即时配送市场如此执着?

对于京东和美团而言,拿下即时零售市场,无疑是关乎未来发展的头等大事。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预测,到2030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据京东集团CEO许冉介绍,京东外卖的单量持续快速增长。截至4月14日,餐饮日订单量突破500万单。同时通过“智能调度+前置仓网络”模式,京东已实现重点城市“25分钟送达”服务承诺,订单准时率达98.7%。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则表示,美团在生鲜、酒饮、3c数码、药品等品类的拓展速度远超预期,非餐饮品类的订单量已突破1800万单。

透视咨询创始人况玉清指出,对京东而言,外卖业务不仅能带来流量,构建全场景消费生态的关键拼图,更是牵制美团闪购业务的重要棋子;而美团则需要通过即时零售业务,在保持高频优势的同时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看来,不管是京东还是美团,面临的多平台竞争压力,迫使其必须构筑更坚固的竞争壁垒。在这场"双雄争霸”中,不仅重塑着行业格局,更将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即时零售考验平台生态协同能力

两者交锋背后,即时零售赛道正迎来一场全方位的生态竞争。不仅考验着双方的运营耐力,更是对其供应链、生态协同效率能力的全面检验。

目前,美团凭借超700万骑手网络构筑起高频配送优势,通过规模效应持续优化履约成本。京东则以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为支撑,依托自营仓库和超10万家品牌合作店形成竞争壁垒。

然而,双方均面临不足之处:美团在供应链控制方面相对薄弱,过度依赖第三方商家的供货能力,尤其在3C数码领域,与京东多年深耕所形成的供应链基础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京东则面临外卖业务起步阶段的挑战,亟需突破生态拓展难题,以实现外卖业务的长期稳定发展。

此外,美团需要改变用户应急性购买标签,推动高价电子产品的消费转化;京东则需持续培育用户高频消费习惯,通过场景创新提升用户粘性。不仅如此,补贴策略的可持续性也是双方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

对此,京东相关人士表示,该公司正利用AI技术重构搜索和推荐体系,为商家提供全天候的AI经营代理工具,并在供应链管理和履约环节应用AI算法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目前,这些创新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将有更多创新成果落地。美团方面则表示,为提升即时零售配送效率,正加速布局闪电仓网络。预计到2027年,美团闪电仓数量将突破10万个,实现全品类、全区域覆盖。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强调,随着商业竞争逐渐转向服务品质的较量,即时配送服务的极致化将成为提升商业价值的关键。从行业长期发展格局来看,平台方在供应链稳定性、履约效率等核心能力方面的实际突破,将是决定未来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