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公布2024年“成绩单”后,广发证券、华创证券、平安证券、东方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等陆续给出“买入”“推荐”“强烈推荐”评级。
同时,宁波银行拟向普通股股东派发现金红利,每10股派发9元(含税),分红总额59.43亿元;现金分红比例22.77%,较2023年提高6.8个百分点。
从经营策略来看,面对科技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银行趋势,宁波银行实施“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定位,深耕优质经营区域,聚焦大零售和轻资本业务的拓展。
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宁波银行排名第80位。
截至4月16日收盘,宁波银行报24.52元/股,市值为1600亿元。
利息净收入逆势增长
财报显示,2024年,宁波银行营业收入为666.31亿元,同比增长8.19%,较2023年6.40%的增速进一步扩大;同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
报告期内,宁波银行实现利息收入1025.85亿元,同比增13.02%;利息支出545.92亿元,同比增9.49%;实现利息净收入479.93亿元,同比增长17.32%。
2024年,银行业整体息差收窄、盈利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宁波银行利息净收入之所以实现逆势增长,源于两方面:
一是其采用加强差异化、多元化产品创新,由传统的单一金融服务向组合式、场景化金融服务升级,将经营效能与价值创造双提升;
二是加快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精准获取客户画像,提高场景化获客能力和结算性存款占比,并拓展多元化负债来源,提升负债质量。
以多元化产品创新为例,宁波银行一方面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另一方面结合企业发展阶段,提供资金结算、现金管理、国金业务、财富管理等一系列综合金融产品服务。
从关键指标净息差可看出,宁波银行的盈利韧性。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宁波银行净息差为1.86%,较三季度末的1.85%环比增长1bp,同比下降2bp。
尽管如此,宁波银行净息差仍高于同业水平。如同期,杭州银行净息差为1.41%,浙商银行净息差为1.71%。
值得注意的是,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情况下,宁波银行存款付息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存款付息率下行7个基点,整体付息负债利率降低9个基点。宁波银行认为,2024年净息差下行幅度小于存贷利差的下行幅度,主要得益于存贷款规模实现较好增长。
近年来,宁波银行打造公司银行、零售公司、财富管理、消费信贷等9个利润中心,囊括宁银理财、宁银消金等4家子公司的“9+4”多元化利润中心,实现“共振”盈利。
报告期末,宁波银行的零售公司客户43.9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0.76万户;存款余额2812亿元,同比增长16.54%;同时,宁银消金实现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50%;永赢金租净利润同比增长20.1%;宁银理财净利润同比增长11.4%。
不良贷款率保持低位
报告期内,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低位。
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2.67亿元,不良贷款率0.76%,同比持平,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6%。
值得注意的是,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0年维持在1%以下,近5年保持在0.8%以下。
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逾期贷款140.01亿元,逾期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为0.95%。从逾期期限来看,主要为逾期3个月以内和逾期3个月至1年的贷款,余额分别为52.48亿元、74.48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分别为0.36%、0.50%。
关于资产质量情况,宁波银行指出,公司坚持“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理念,切实扎牢风险防线,持续强化全流程风险管理,不断迭代智能风控系统,盯紧薄弱环节风险管控,提升风险管理的精准性、有效性。
2024年,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高位运行,为389.35%,贷款拨备率3.06%,对比城市商业银行同期188.077%的拨备覆盖率,其风险抵补能力稳居上市银行前列。
据悉,宁波银行的数字化风控体系包含数据处理、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风险监测全流程,体系以数据处理为核心模块,融合多种技术挖掘风险特征,建设执行平台并规范风险决策,实现风险全链条监测与闭环管理。
报告期内,宁波银行升级“全覆盖、穿透式”的资产质量监控体系,细化贷前、贷中、贷后标准化流程;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风险管理全生命周期线上化、智能化管理;升级回访、预警、清收、处置联动机制,同时深化技术应用,建设并推广智能风控模型超市,实现全行范围优质模型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的灵活性。
宁波银行表示,始终以风险防控和业务发展的兼顾平衡为准则,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银行稳健可持续发展。
强化数字金融综合赋能
2024年,宁波银行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坚持“真心对客户好”的理念,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公司-零售-投行”联动的科创服务体系,打造专属特色产品体系,打造科技型企业服务生态圈,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具体来看,在绿色金融方面,以“绿色、安全、可持续”为原则,持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融与银行经营发展深度融合,报告期内,累计投放碳减排贷款13.26亿元,带动碳减排205,331.41吨二氧化碳;
普惠金融方面,围绕普惠金融主体的全生命周期,持续完善“专业化、数字化、生态化”服务体系,持续扩大普惠覆盖面,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各类市场主体、三农主体;
养老金融方面,推进养老金融品牌建设,围绕养老客群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完善“账户、产品、服务”三大体系,2024 年上半年,宁波银行上线商业养老金系统,上线商养产品两款,累计上线个人养老金产品 123 款。
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总资产31252.32亿元,比年初增长15.25%;客户存款18363.45亿元,比年初增长17.24%;贷款及垫款14760.63亿元,比年初增长17.83%。
从2024年战略布局来看,数字化发展是宁波银行的重要方向之一。
宁波银行称,强化数字金融综合赋能,用“科技+系统”打通客户数字化的堵点,通过开放银行,将银行的系统无缝对接到客户的数字生态中,赋能数字化发展。
2024年,宁波银行通过“产、研、测”一体化团队的迭代升级,加强数字化产品的创新研发。完善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提高研发工程能力,陆续通过CMMi5级、TMMi4级、DevOps优秀级和BizDevOps产业认证。截至报告期末,宁波银行已申请发明专利75项、软件著作权68项,本年度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0项、外观设计发明1项、软件著作权申请21项。
同时,宁波银行也在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拓展大模型技术平台体系,2024年在财富管理、零售公司、客服中心等领域进行了场景试点验证。
其中,通过波波知了平台提供工业数字化管理咨询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该服务基于“垂类AI平台化”推进“AI生态化融合”,搭建企业级AI融合中台,统一管理AI资产。截至报告期末,AI融合中台服务已有300余个业务场景。
另外,宁波银行在报告期内按照监管要求推动资本新规落地和资本系统迭代,推动资本管理再上台阶。
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32%,一级资本充足率11.0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8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59%,总资产收益率0.93%。
关于未来盈利,据多家券商预测,宁波银行在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在5%以上。
宁波银行表示,当前,银行业正处于大分化、大变革的关键节点,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分化,我们始终坚信,唯有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以长期主义锚定价值创造,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