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一季度例会(下称例会),就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利率走势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会议明确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下调至2.13%,较今年1月发布的研究值2.34%下降21个基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告诉中新经纬,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下调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保险业的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市场利率的下降导致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也随之降低。
产品暂不用下调预定利率
“预定利率研究值”是指保险行业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和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情况,通过综合分析确定的一个参考利率值,主要用于指导保险公司调整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
今年1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向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及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如何与市场挂钩及调整。当天发布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34%。
按照《通知》要求,当险企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2个月内平稳做好新老产品切换工作。
目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与1月公布的预定利率研究值2.34%相比,未超过25个基点;与最新公布的预定利率研究值2.13%相比,超过25个基点。这也意味着现有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可以不用下调。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信息,参会保险公司表示,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预定利率研究值走势,及时跟进市场利率变化,结合行业发展和自身经营情况,研究调整产品定价,不断提升负债质量。
对消费者有何影响?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对中新经纬表示,预定利率研究值下调,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意味着资产端面临着更为艰难的环境,人身险产品的三大利润来源之一的利差益可能面临着下降甚至可能引发亏损。如果预定利率研究值最终导致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下调,则还可缓解此问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预定利率上限的下调,又会引发保险产品的价格上涨,从而又可能导致保险产品的需求受到影响。从近几年的市场状况来看,每次预定利率下调都会爆发一波‘炒停售’现象。虽然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是上去了,但保险公司也容易形成利差益下降甚至引发利差损的问题。”杨泽云说。
参与例会的保险业专家认为,今年中国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延续了回升向好的态势,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显示了强大的韧性和潜力,为保险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应当加快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转型,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推动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预定利率研究值下调对消费者有何影响?杨泽云指出,对于消费者的影响要分情况来分析。如果预定利率研究值连续两次下调较大,引发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下调,则意味着普通型人身险保险产品的价格上涨。如果预定研究值下调有限,没有触发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下调,则对保险消费者而言,没有太大影响。
杨泽云认为,保险产品的主要价值在于保险保障和风险管理,价格的变动不是影响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的主要因素,而是主要看自身的保险保障以及风险管理的需求。
王国军表示,若预定利率研究值继续下调,新切换的普通型人身险保险产品价格将有所提升。若消费者有需要,分红险等有保底收益率的产品仍然可以购买,因为产品的预定利率可能进一步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