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计划修订拜登政府遗留的AI芯片出口管制规则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研究员 吴俊宇 编辑 | 谢丽容  

2025年05月08日 14:46  

本文2634字,约4分钟

美国政府AI芯片出口政策多变,中国产业界自主可控主基调不变

美国东部时间5月7日,媒体报道称,美国特朗普政府计划修改拜登政府遗留的《人工智能扩散暂行最终规则》(Interim Final Rul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iffusion,下称“最终规则”)。

“最终规则”是在拜登政府卸任前最后一周的1月13日出台,原计划5月15日执行。目前给特朗普政府仅一周,决定是否要继续执行“最终规则”。

消息称,特朗普政府考虑放弃该规则中的三层分级方式,代之以政府间协商的全球许可制度。这被认为,更符合特朗普政府偏好的单边谈判习惯。美国政府将更容易利用AI(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作为筹码,进行贸易或关税谈判。

多位中国科技企业人士曾对《财经》表示,无论美国态度如何,中国公司都坚持AI模型和芯片的自主研发和自主可控,放弃美国可能会放松出口管制的幻想。

一位芯片产业链人士今年4月末曾对《财经》表示,美国每一轮出口管制都在倒逼中国提升AI芯片的自研意志和自研能力。2024年以来,中国AI芯片的自给率正在持续提升,对美国AI芯片的依赖度正在逐步下降。

“最终规则”遭强烈反对,或将修订

“最终规则”涉及先进AI芯片(如英伟达的H100、GB200等AI芯片)、AI模型的出口管制。按照拜登政府当时的说法,“最终规则”目的是阻止走私,避免对手滥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文章详见《美国公示AI出口管制最严新规,英伟达、甲骨文强烈抗议》)。

其中最突出的一项内容是,把全球划分为三个等级。英国、法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18个亲密盟友和合作伙伴属于第一等级,先进AI芯片采购不受限制;新加坡、以色列、墨西哥、巴西等其他120多个国家或地区是第二等级,芯片采购受限制,甚至每个季度都严格规定了采购量。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属于第三等级,无法获得先进AI芯片。

“最终规则”出台后,引发了美国一批科技企业的强烈批评。今年1月,美国半导体协会、英伟达、Oracle声明均提到,拜登政府未与之征询意见便出台了“最终规则”。英伟达方面甚至认为,拜登政府正在试图通过史无前例且误导性的规则,这可能会破坏全球创新和经济增长。Oracle批评,拜登政府的“最终规则”是美国失去人工智能领导地位的路线图。

某美国科技公司的一位资深人士今年1月曾对《财经》表示,“最终规则”大量条款加重了企业审查负担。另一家美国核心云计算公司的中国市场人士则认为,“最终规则”加剧了美国科技公司的恐慌,直接导致美国公司在华开展业务时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它们需要为极端情况做好准备。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1月13日曾回应称,“最终规则”进一步加严对人工智能芯片、模型参数等出口管制,还拓展了长臂管辖,对第三方与中国开展正常贸易设置障碍、横加干涉。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还强调,美国高科技企业、行业组织等通过多种渠道表达不满和担忧,认为该措施未经充分讨论、制定出台草率,是对人工智能领域的过度监管,将产生重大不利后果,强烈呼吁拜登政府停止出台。但拜登政府对业界合理呼声充耳不闻,执意仓促出台措施,是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的又一例证,是对国际多边经贸规则的公然违背。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5月7日相关消息称,特朗普政府考虑放弃该规则中的三层分级方式,代之以政府间协议的全球许可制度。这被认为,更符合特朗普政府偏好的单边谈判习惯。美国政府将更容易利用AI芯片出口管制作为筹码,进行其他谈判。

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主导了先进AI芯片的出口管制条例的制定工作。特朗普政府的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今年3月在美国商务部工业局的年度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曾表示,出口管制将成为美国与国际伙伴贸易协议谈判的常规内容。

中国产业界自主可控的态度不动摇

“最终规则”修订的一个关键是——是否会放松对中国的AI芯片出口管制。

这不仅涉及一批美国芯片公司的在华业绩,也关系到中国能否获得充足的先进AI芯片。以受“最终规则”影响最大的英伟达为例,2024年英伟达在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地区的营收171亿美元,在其收入大盘中占比13.1%。

但以目前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释出的态度看,特朗普政府会延续拜登政府的强硬立场,继续加码对华的AI芯片出口管制。

霍华德·卢特尼克今年3月在美国商务部工业局的年度会议上演讲时称,中国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近期取得的成功,表明中国正持续努力规避美国出口管制,并使用美国制造的芯片来支持其人工智能技术。他认为,要关注与中国相关的技术转移行动对美国关键技术领导地位构成的诸多威胁。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华出口管制仍在不断升级。

3月2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布两项规则,将全球82个实体纳入实体清单。其中包括52家中国企业和机构。理由是,“这些实体从事的活动违反了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美国需要“进一步限制中国人工智能和先进计算能力”(相关报道详见《美国将多家中国服务器、大模型厂商列入实体清单,有何影响》)。

4月9日,美国政府通知英伟达,向中国出售H20芯片需要获得出口许可,且该许可要求将无限期有效。美国政府称,这旨在解决相关产品可能被用于或被转用于中国超级计算机的风险(相关报道详见《美国政府限制英伟达对华销售H20芯片》)。

美国政府的AI芯片出口管制一直是悬在中国科技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多位中国科技企业人士的看法是,中国公司自主可控的态度不会动摇。中国应该放弃美国未来可能会放松出口管制的幻想,坚持AI模型和芯片的自主研发和自主可控。

事实上,目前中国的AI芯片自主可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华为昇腾、百度昆仑芯、寒武纪等国产AI芯片在2024年已被大规模采购,并被一批中国科技公司用于国产模型的训练、推理。中国对美国AI芯片的依赖度正在逐渐下降。

摩根士丹利5月5日研报预测分析称,中国的芯片产能扩张仍然存在一些瓶颈,但2027年中国AI芯片自给率将有望达到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