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概念开始回调了吗?
5月13日,之前大热的军工概念股收盘表现整体呈下跌态势。截止今日收盘,军工板块指数(BK0490)报64179.42点,跌幅1.64%,板块内上涨78家,平盘19家,下跌404家。
此前, 4月29日至5月12日以来的七个交易日内,六度收红。上述七个交易日内,国防军工板块涨幅在所有申万一级行业中高居首位。
国防军工板块近期大涨的背后,是机构资金在大举买入。内外部利好因素也推动了本轮军工股大涨。军工股基本面也在向好,数据统计,有近半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双增长。此外,政策导向、地缘政治和技术革命也是本轮军工股上涨的助推器。
从资金层面看,万得(Wind)数据显示,2025年4月29日-5月12日的七个交易日内,申万国防军工指数(801740.SI)涨幅为12%。其间,该指数资金流向中,主力资金(单笔成交金额大于20万元以上)净流入额为21亿元,其中5月7日和12日主力资金净流入额均超26亿元。其余几个交易日该数据均为负数,5月9日主力资金净流入金额为-30亿元。
截至5月12日军工概念板块涨幅 供图/陈亮
从个股表现来看,多只股票出现多日连板情况。截至5月12日,中航成飞(302132.SZ)和航天南湖(688552.SH)均实现3天2板,晨曦航空(300581.SZ)完成4天3板,天箭科技(002977.SZ)出现4连板情况。
从业绩表现来看,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142家A股军工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报披露完毕,,其中77家公司营收实现正增长,47家营收增幅超20%;61家净利润为正,25家净利润增速超100%。
基本面向好
根据东方财富数据,截至5月12日收市数据,军工板块指数(BK0490)报65247.19点,涨幅3.18%,截至5月13日开盘前板块内上涨371家,下跌96家。
与之相关的ETF表现同样亮眼,军工龙头ETF(512710)昨日收盘涨5.53%,国防ETF(512670)涨5.05%。多只军工股在此次行情中脱颖而出。
航天航空板块中,中航成飞5月12日涨幅20.01%领涨航天航空板块,总市值2566亿元,位居行业第一。其主营业务专注战斗机研发,代表作有歼-10、歼-20隐身战斗机及外贸型枭龙战机。2025年一季度营收33.09亿元,净利1.56亿元。
军机龙头中航沈飞(600760.SH)近五日股价涨幅17.37%,总市值1380亿,位居行业第二。其擅长重型战斗机和舰载机产品研发,如歼-11、歼-15和歼-16,及四代机歼-35系列。2025年一季度营收58.34亿,净利4.31亿,虽同比有所下降,但净利润仍位列行业第一。
其他个股同样表现亮眼。晨曦航空以近五日91.11%的涨幅成为市场焦点,聚焦航空惯性导航、发动机电子等航空机电领域业务。尽管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其营收同比激增149.25%至329.51万元,显示出其业务发展的积极态势。
通信设备板块,天箭科技近五日涨幅49.70%,5月12日涨幅10.01%领涨行业板块。其在高波段、大功率固态微波前端产品领域优势显著,弹载固态发射机、新型相控阵产品及其他固态发射机产品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2025年一季度,天箭科技凭借自身技术优势,营收和净利大幅增长,分别达到5262万元和1663万元,涨幅为85.76%和138.40%,毛利率更是高达54.82%。
航天南湖也在同期强势封板,近五日涨幅78.50%。作为军方防空预警雷达的主力供应商之一,航天南湖2025年一季度营收3.58亿元,同比增长1201.58%,净利润5660万元,增长450.48%,实现同比扭亏为盈。航天南湖曾在2024年报中表示,在战争信息化的今天,军用雷达的应用已成为现代作战的关键。“2025年,公司将聚焦防空预警雷达主责主业,围绕AI、大数据、低空探测等关键技术和平台化项目,并积极推进新型军贸雷达型号出口立项。”
军工电子板块,成电光信(股票代码:920008)近五日涨幅32.80%。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026万,下降73.92%,净利-385.74万元,同比下降120.40%,业绩虽承压,但在技术层面优势突出。公司研发的FC网络数据通信卡已批量列装歼10改进型,直接对标美国F-22/F-35的技术标准。
数据显示,142家A股军工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报合计营收1100.99亿元,净利润60.65亿元,近半数企业实现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
谁在布局?
国防军工板块近期大涨的背后,是机构资金在大举买入。早在2025年一季度,包括外资机构、北向资金、社保基金等机构,已在增持国防军工相关公司股份。
万得(Wind)数据显示,最近七个交易日内(2025年4月29日-5月12日),申万国防军工指数(801740.SI)涨幅为12%,在所有申万一级行业中高居首位。其间,该指数资金流向中,主力资金(单笔成交金额大于20万元以上)净流入额为21亿元,其中5月7日、12日主力资金净流入额均超26亿元。其余几个交易日该数据均为负数,5月9日主力资金净流入金额为-30亿元。
细分资金来看,机构资金是助推国防军工指数上涨的主力军。同期,申万国防军工指数资金流向中,机构资金(单笔成交金额大于100万元以上)净买入额为59亿元,其中5月7日、12日机构净买入额分别为35亿元、33亿元。
随着近期国防军工行情大涨,一季度增持相关公司的机构有望受益。
万得数据统计,2025年一季度,机构持有申万国防军工行业557亿股股份,相对于2024年四季度末持股数量减少46亿股。其中,中国重工(601989.SH)、中国卫通(601698.SH)、中航机载(600372.SH)为机构持股前三大重仓股。
虽然机构持有国防军工板块的总量有所减少,但有多家国防军工公司获机构增持。
根据万得数据,2025年一季度,机构增持29家A股国防军工公司,增持数量超百万股的公司约21家。其中,泰豪科技(600590.SH)、天海防务(300008.SZ)、光电股份(600184.SH)分居机构增持前三位。
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江西泰豪军工集团有限公司股份的泰豪科技,被机构大举加仓。
2025年一季度,19家机构持有泰豪科技4.04亿股股份,增持5680万股。当期,永赢数字经济智选混合型基金、摩根士丹利数字经济混合型基金、易方达供给改革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等五家机构,为公司新进前十大股东。其中,摩根士丹利数字经济混合型基金当期持有公司976万股股份,为公司第六大股东。
最近七个交易日内,泰豪科技股价涨幅约13%。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涨幅近八成。
近七日股价涨幅位居国防军工板块首位的晨曦航空(300581.SZ),一季度获得罗冰辉、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陆股通)、海南洋浦森茂石化进出口有限公司增持。
其中,一季度末北向资金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陆股通)持有晨曦航空股份194万股,相对于2024年四季度末的67万持股数量,增幅为190%。
根据2024年报,晨曦航空主要产品包括航空惯性导航产品、航空发动机电子产品、无人机等,公司主要产品均为军民两用产品,但现阶段公司产品主要以军品形式销售,最终用户主要为国内军方。
从机构分类看,国家队中的社保基金,在一季度增持国防军工板块股份约1625万股,合计持股数量为1.72亿股股份。
2025年一季度末,社保基金增持数量(按相关公司前十大股东中社保基金持股总量测算,新进前十大股东持股数量算作当季度新买入,下同)最多的军工股为内蒙一机(600967.SH)。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六组合和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四组合当季携手进入内蒙一机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数量约2751万股。
根据公司2024年报,内蒙一机经过多年耕耘,已形成轮履结合、轻重结合、车炮一体协调发展,服务多军兵种的研发生产格局,实现了涵盖战斗、保障、火力打击和一体化信息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主战坦克和 8×8 轮式装甲车研发制造基地,是中国军工地面突击装备的总装企业。
同期,社保基金增持数量排名第二的军工股为航发控制(000738.SZ),当季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二组合增持航发控制至1488万股股份,为公司新进前十大股东。
资料显示,航发控制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军工企业中国航发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国际合作业务、控制系统技术衍生产品三大业务。
此外,作为国内直升机制造业中规模最大、产值最高、产品系列最全的中直股份(600038.SH),也获得社保基金增持。
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社保基金四一三组合持有公司股份516万股,为公司第十大股东,季度环比增持约147万股股份。
从公募基金整体持仓来看,2025年一季度基金对军工板块持仓环比下滑,同比微增。2025年一季度主动型公募基金军工持仓占比3.27%,环比下降0.30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11个百分点。机构预计,随着市场预期转向积极,公募基金二季度持仓占比或将企稳回升。
上述机构增持相关军工股的背后,是部分军工板块订单拐点出现。
银河证券分析认为,一季度军工板块合同负债和存货大增,行业订单拐点已现。同期,该板块合同负债794.11亿元,较期初大涨66.01%,部分板块订单拐点已至,新签订单达到同期较高水平;存货余额2923.74亿元,较期初增加17.38%。
同期,万得数据显示,142家A股国防军工公司中,84家公司2025年一季度合同负债金额相对于2024年末数据有所增长,占比近六成。
三大因素助推军工股崛起
军工行业基本面改善之外,政策导向、地缘政治和技术革命也是本轮军工股上涨的助推器。
首先是政策导向奠定了军工行业的景气。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国高层3月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实现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对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坚定信心、直面挑战,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聚焦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航空发动机、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包括无人机、高超声速武器、智能化装备等;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提升军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双向转化。
《人民日报》也在近日发文指出:“近年来,从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新装备、新武器陆续列装部队,到智能化无人化、网络电磁空间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不断发展,我军正扭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攻克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将新质战斗力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次是地缘政治催化了军工业绩预期。4月底以来,巴基斯坦和印度持续处于紧张局势。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印度指认巴基斯坦关联这次枪击事件。此后双方开展了一系列相互制裁措施。
5月7日,印度国防部凌晨证实,印度武装部队发起了“朱砂行动”,向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的九处目标发射导弹。巴基斯坦随即展开反击并击落多架印度战机。5月10日,巴基斯坦当天凌晨发起“铜墙铁壁”军事行动,以回应印军对巴多地发动导弹袭击。
在一系列冲突中,巴基斯坦采购的歼-10C等中国装备表现优异,尤其是歼-10C配备的先进电子干扰技术成功压制了印度“阵风”战斗机的机载雷达。这些表现让海外潜在消费国再度审视中国军用装备的技术实力。
最后科技赋能现代军工装备。中航证券航空航天首席分析师王宏涛认为,近年来,无人化智能化装备技术越来越多地出现于战场,并运用于各作战空间和作战领域,无人化作战、网电作战、空间对抗、全球监视与打击和一体化弹道导弹防御等新型力量体系均带有智能化作战力量的显著特征。
智能化装备、无人化系统等新兴装备,作为具备改变未来战争规则潜力的颠覆性科技装备,已成为国家间军事博弈的重要力量,可以预想将会迎来一波智能化与无人化的军事需求革新,以及随之而来的军工产业变革。
更为重要的是,据新华社消息,根据3月5日公布的202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报告,2025年我国国防支出为17846.65亿元,增长7.2%。国防支出的稳定增长也预示了军工板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