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深度调整的周期中,如何实现逆势增长则是电商平台必须面对的挑战。5月13日,京东集团(Nasdaq:JD;HK:9618)披露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实现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创近三年新高且跑赢行业大盘3.4倍;归母净利润同比飙升52.7%至109亿元,活跃用户连续六个季度双位数增长,利润规模与用户质量同步提升的态势已然成型。
这一增长曲线的背后,是传统优势与新战场的共振效应:3C家电、日百等核心品类持续加固基本盘的同时,创始人刘强东坐镇一线推动的外卖业务创新正打开新成长空间。
“京东外卖日单量预计很快突破2000万单。”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在业绩会上释放持续扩张信号,强调将持续优化佣金政策与流量机制深挖消费潜能。通过零佣金入驻、全职骑手五险一金、百亿补贴等组合拳,京东外卖日单量在4月22日也就是正式上线42天后突破1000万单,其"重品质、重生态"的差异化模式撕开了本地生活市场的缺口。
在业内看来,这场由创始人深度驱动的变革具有行业破冰意义。当电商行业陷入零和博弈时,京东通过重构外卖业务的价值分配链条,为突破内卷提供了可复制的商业样本。即时零售战场的突破不仅带来新增量,更推动供应链等生态环节的协同进化,展现出战略级创新的辐射效应。
业绩超市场预期
在消费市场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京东凭借供应链优势与战略定力,交出一份超预期成绩单。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归母净利润达109亿元,同比激增52.7%,营收、利润双双超越市场预期,经营利润也从去年同期的77亿元提升至105亿元。
在许冉看来,一季度迎来良好开端,主要得益于消费信心回暖与自身能力的双重驱动:一方面,供应链效率提升与用户体验优化形成正向循环;另一方面,技术投入与组织变革为增长注入新动能。
自2017年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截至2025年一季度,京东体系累计研发投入已达1456亿元,技术底座不断夯实。同期,京东体系人员总数超过72万人,人才储备与组织活力成为支撑业务扩张的核心资产。
业务层面,京东正以供应链为支点撬动生态升级。为助力外贸企业转型,公司启动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截至4月底已与超万家企业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线下场景加速渗透,京东MALL在全国18城布局20家门店,单店可售商品超20万种;京东七鲜计划年底前完成京津地区全域覆盖;京东买药秒送联合超15万家合作药店,实现全国490城“最快9分钟”送达服务。物流网络方面,一季度京东物流波兰华沙2号仓投入运营,与华沙1号仓、波兹南1号仓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起服务中欧企业的智能供应链体系。
业绩逆势突破的深层动因,在于创始人刘强东坐镇一线后推动的深度组织变革。据接近京东的相关人士介绍,刘强东每周都会参与零售、物流等板块的日常会议,将用户体验作为优先级议题,从商品选品、价格策略到服务标准,均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和建议。这种自上而下的变革力量,正促使“客户第一”的理念深度渗透至京东战略决策层、业务执行端及终端服务环节,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变革闭环。
分析人士认为,京东的超预期表现源于其核心竞争力:稳健的运营策略、多元化业务布局,以及供应链与物流效率的优化。而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所释放的“一号位回归”信号,也与刘强东深入业务一线的战略布局形成呼应。在创始人主导的变革下,京东正以供应链为基础设施,推动零售生态的全面升级。
核心品类表现依然强劲
在电商平台陷入贴身肉搏的激烈竞争中,京东核心品类展现出强劲的战略韧性,成为穿越市场周期的关键支柱。
2025年一季度,京东零售以2638亿元收入贡献集团近九成营收,同比增长16.3%,经营利润率提升至4.9%。其中家电、3C数码品类收入同比激增17.1%,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4.9%,商超品类更是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这也直接拉动了京东集团一季度商品收入同比增长16.2%,持续稳固京东的基本盘。
面对行业混战,京东选择以供给侧深度调整重构竞争壁垒。一方面,与小米等头部品牌的深度战略合作,双方联合推出多款创新产品,精准捕捉消费者对智能化、多元化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时尚、美妆等新赛道加速突破,通过线上首发知名品牌新品、整合供应链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购物体验。
这种差异化策略同步向区域市场渗透。针对香港地区消费者,京东推出"买贵双倍赔"服务,配合港岛运营中心投运,实现核心区域同城订单“最快4小时”送达,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
战略布局更延伸至全球化棋盘。在伦敦,京东试运营全品类平台Joybuy,提供当日和次日达服务;全球售“海外包邮区”扩展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等9国,柬埔寨、澳大利亚站点相继开通,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单甦表示,在带电、日百等品类持续驱动增长的基础上,京东未来将聚焦用户增长与用户体验提升,同步完善平台生态建设,以稳健策略驱动今年及中长期收入健康增长。具体而言,京东将持续丰富品牌与商家生态,发挥供应链核心优势,聚焦打造核心品类的质价比与专业度,为用户提供更多新品、爆品,助力合作伙伴实现高质量增长。
创新加速本地生活突围
在稳住核心业务基本盘的同时,京东在刘强东的带领下持续创新,通过外卖等业务开辟出本地生活服务的差异化路径。财报显示,一季度,包括外卖业务在内的新业务收入为57.53亿元,同比增长18.1%。其日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并覆盖全国166座城市,从上线首月日单量破500万,到正式上线至突破千万单仅用53天,扩张速度折射出战略的精准性。
这一速度与刘强东"躬身入局"式的深度介入密不可分。京东相关人士表示,刘强东对外卖业务汇报“秒回”,甚至亲自送外卖体验一线。这种对业务颗粒度的把控直接反映在战术层面:他不仅为业务划定三条铁律——净利润率上限5%、全员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技术降本而非压榨劳动者,更以"战略制定者+执行督导者"的双重角色推动决策穿透。
“京东外卖业务日均订单将很快超过2000万单,入驻商户数超过百万,这是重要里程碑。”许冉表示,中国外卖市场规模庞大,完全容得下多个平台,而市场上仍有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用户对食品安全和品质外卖的需求、商家对合理化佣金的需求,以及骑手对更好保障的需求。
关于外卖业务的中期目标,许冉指出,外卖是长期可持续业务,前期需投入,但随着规模增长将释放规模效应。中长期目标是进一步提升京东整体生态的协同效应和运营能力,为长期健康增长提供动力。
受益于外卖等高频业务的推动,京东用户活跃度显著提升。财报显示,季度活跃用户数连续六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速超20%,用户购物频次也在快速增长。
在京东的战略蓝图中,京东正以"双线作战"重塑增长范式:既要依托3C家电等核心品类的深厚积淀抵御跨界挑战者的冲击,又要在本地生活等新战场开辟第二战线。这种攻守平衡的背后,是对增长质量的重新定义——摒弃"烧钱换规模"的粗放式扩张,转向"效率驱动利润"的精益化增长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京东通过将物流、电商与本地生活服务场景深度融合,一个覆盖用户日常消费全链条的超级生态正在浮出水面。未来,这种生态黏性不仅将深度激活用户活跃度、强化商家合作深度,更将为京东打开全新的增长想象空间,构建起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