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再卖48座万达广场,太盟腾讯等组团接手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实习生 柯愉乐 研究员 辛晓彤 编辑 | 余乐  

2025年05月26日 19:12  

本文2514字,约4分钟

经过多轮出售资产后,万达的债务压力仍然较大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由太盟投资集团(PAG)等五家投资方组建合营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万达商管旗下48家万达广场100%股权。媒体报道称此次交易金额达到500亿元。

近两年来,万达商管一直在出售资产。《财经》此前根据天眼查信息统计,2023年至2025年1月10日,万达商管共出售旗下资产26处。

此次打包出售的48座万达广场涉及范围比较大,既有北上广,也有榆林、乐山等三四线城市。交易完成后,万达商管将继续负责广场的日常运营。

据澎湃新闻援引知情人士,此次收购由太盟主导,通过专项基金平台完成。其中,太盟计划注资约50亿元认购基金次级份额,一些国有大行组成的银团将提供300亿元贷款授信,剩下的150亿元将通过夹层融资(指在风险和回报方面介于优先债务和股本融资之间的一种融资形式)渠道募集。

太盟之外,其他四家投资方分别是高和丰德(北京)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腾讯控股、阳光人寿以及京东旗下的北京潘达商管,除了高和丰德,其他几家均与万达有过合作。

腾讯控股和京东曾在2016年万达商业(万达商管前身)港股私有化时,出资收购万达商业股份,其中腾讯控股投资100亿元,持股比例为4.12%;京东投资50亿元,持股比例为2.06%。此外,2023年上海儒意前后两次共收购了万达投资100%的股份,上海儒意背后的大股东正是腾讯控股。

阳光人寿则在2023年和2024年先后入手了六个万达广场。

2024年,万达经历了四次商事仲裁,2025年,万达系企业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经历了多起股权冻结。据万达商管2024年债券中期报告的重大风险提示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万达商管合并口径有息负债1375.6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302.69亿元。发行人有息负债存量较大,一年内到期规模较高,存在一定的债务压力。

《财经》联系了太盟和万达方面,双方都表示对此事不回应。

太盟再次出手

此番500亿元投资之前,2024年3月,万达曾与太盟等投资人达成总额达600亿元的投资协议。

2024年初,万达商管与太盟投资集团成立“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万达商管谋求港股上市的子公司珠海万达正式归至新达盟旗下。2024年3月,太盟集团联合多家投资人对新达盟投资600亿元,投资人合计持股60%,万达商管持股40%。

《财经》从太盟处了解到,投资款已于2024年9月全部到位。但万达相关人士告诉《财经》,由于融创仲裁导致万达商管的部分股权被冻结,其中包括与新达盟有关的股权,因此投资款并未完全到户,万达的债务缺口仍难以填补。

债券报告的重大风险提示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发行人(即万达商管)合并口径有息负债1375.6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302.69亿元。发行人有息负债存量较大,一年内到期规模较高,存在一定的债务压力。

太盟与万达的渊源始于2021年。这一年3月,为了谋求上市,万达集团主动拆分设立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珠海万达”)。9月,珠海万达进入Pre-IPO(预备上市)阶段。太盟作为领投方之一,联合腾讯、蚂蚁、碧桂园、中信资本等另外21家机构,投资约468亿港元(约380亿元人民币),并与万达签订对赌协议,要求珠海万达于2023年底前上市。

眼见时限已到,珠海万达仍等不到上市结果,2023年12月,以太盟为代表的投资人与万达商管签署了新的投资协议——主要以出让股份为主。根据新协议,万达商管对珠海万达的持股比例从78.84%降至40%,仍是最大单一股东;太盟等数家现有及新进投资人股东参与投资,总计持股60%。就上市问题,新投资将不再设置对赌协议。

太盟投资集团首席执行官单伟建曾公开提到,太盟在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战略方向,就是投资头部的消费企业,且大部分投资都是控股型的:“控股型投资最大的好处是,不管资本市场怎样,退出从来都不是障碍。只是市场好的时候价钱高一点,不好的时候价钱低一点。”

相比于其他业态,购物中心有较强的抵御消费下行的能力。华创证券在2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优秀的购物中心及购物中心运营企业有较高护城河,消费降级冲击下仍具有稳定性。购物中心是目前最高效满足消费者线下需求的业态,头部优秀的购物中心洞悉消费趋势变迁,通过及时引入需求增长的业态和品牌,对抗行业下行,保证其客流、销售额和租金的稳定。

万达轻资产之路道阻且长

从2015年开始,万达便开启轻资产转型,剥离文旅城和酒店。轻资产模式若能成功,万达不仅可以靠租金养活自己,也会彻底告别房企借钱、买地、卖楼的高负债发展模式,进而拥有抵抗政策风险和行业周期风险的能力。

但转型之路并不好走。最直接的问题在于,万达在谋求上市的过程中,与投资者缔结的协议不断埋雷,却始终无法真正解套。

2017年,万达遭遇了突如其来的“股债双杀”,不得不开始出售资产。这一年7月,万达集团与融创集团、富力地产达成三方协议,万达出售637.5亿元的资产,融创承接438.44亿元,包含13座万达文旅城91%的股权;富力承接199.06亿元,包括万达旗下77家酒店。交易达成后,万达不仅回收了约638亿元现金,还转移了约454亿元债务,合计等于减少债务1100亿元。

外界视这笔买卖为断臂求生。但王健林当时向媒体表示,这是“卖了该卖的,留下了该留的。”文旅和酒店回报周期长,现金流压力大,商业广场投资回报率高,是万达主攻的方向。

2015年,王健林就公开表示:“万达现在有90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其中2000多万平方米规划为万达广场等持有物业,还有7000万平方米的销售物业,我们的目标是五年内把这7000万平方米销售物业消化掉,五年以后万达广场将没有重资产项目了。” 但他也提到,到2025年,将要建成1000个万达广场,目前来看仅完成了一半。

2021年,专注商业地产运营的珠海万达成立。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珠海万达旗下营运着513家万达广场,以超7000万平方米的管理面积位列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