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疾控中心在7月22日、24日接连发文,提示预防基孔肯雅热,预防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就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
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就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称,全球119个国家或地区出现本地传播,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提醒各国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
如何分辨症状
在国家卫健委7月23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表示,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相似的症状,让普通人觉得难以辨别和区分。
这听起来很像另一种同样通过蚊虫传播的疾病——登革热。那么,临床医生能够快速辨别和诊断出来吗?
“大家不必过于紧张。”卢洪洲说,目前广东地区的感染者都是轻症。此前国外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也以轻症为主,曾出现过的死亡报道,绝大多数都是有基础病的老人,是感染加重了基础疾病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的。
不过,有“三高”、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仍要注意防蚊、防感染。此外,孕妇感染后也可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同样需要特别注意防护。
如果曾经前往东南亚及美洲、非洲等疫情传播地区,被花蚊子叮咬后感到不适,一般的综合医院或感染专科医院都可以检查确诊,并开展对症治疗。
虽然基孔肯雅热并无特效药,但它引发的症状及所需用药,如退烧药、止痛药,关节炎症的抗炎药,一般医院都有储备。
对于防止出现长期症状,医生们也有办法。“不太主张在急性期过早活动,那容易出现疼痛时间较久的后急性期症状。在急性期要尽量少活动。”卢洪洲告诉《财经》,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热的急性期在1天—7天,一般是3天—5天。
会向北方快速蔓延吗?
既然基孔肯雅病毒能够在人体存在大约7天,它引发大规模感染的可能性又有多高呢?
卢洪洲指出,该病的传播,主要通过人的活动。比如,这次佛山出现的疫情,就是首个病例在境外感染之后回到佛山,被蚊子叮咬传播后引发的。
基孔肯雅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的具体过程是:蚊子叮咬了病毒携带者,将患者血液中的病毒吸取到体内和唾液中;叮咬下一个人时,又将唾液分泌出来用于腐蚀人的皮肤。这样,带有病毒的唾液,就导致下一个病人感染。
只要做好灭蚊,就可以切断传播链条。“这次新闻报道的疫区,都是当地一些乡村。又是雨季,积水滋生蚊虫导致了传播。”卢洪洲提醒,雨季低洼处的积水,以及家中的花盆、废弃的水盆、轮胎等可能积水的地方,都会滋生蚊虫,要及时做好防蚊灭蚊。
各地卫健、疾控部门都在强调防蚊灭蚊对防范基孔肯雅热的重要性。因为,基孔肯雅病毒在蚊子体内存在的时间可能长达10天。
个人也要做好防护。段蕾蕾在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上提醒公众,家中要安装纱门和纱窗,晚上睡觉的时候要使用蚊帐,必要的时候要配合电蚊拍和蚊香液灭蚊。白天在外出时候建议穿着浅色的长袖衣裤,如果有裸露的皮肤要涂抹含避蚊胺和避蚊酯的驱蚊产品来驱蚊,避免在树荫和草丛等蚊虫密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
叮当快药数据显示,近三日驱蚊防蚊类产品搜索量增加112%,驱蚊产品销量增长超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