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密集发债,能提振消费吗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记者 唐郡 编辑 | 张威  

2025年08月01日 19:13  

本文4688字,约7分钟

截至2024年末,全国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6.66%,增速较2023年的38.2%大幅下降;蚂蚁消金信贷业务余额3108.48亿元,同比增长36.92%

“花呗”“借呗”背后的经营主体——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蚂蚁消金”)拟发债融资20亿元。

7月30日,蚂蚁消金发布公告称,拟在银行间市场发行20亿元金融债券,期限3年,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性及监管机构允许的其他用途。这是蚂蚁消金2021年注册成立以来,首次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金融债券。

作为资产规模、注册资本均排名第一的消费金融公司,蚂蚁消金在发债资料中较为详细地披露了自身经营情况,其中首次对外披露其不良贷款数据。

2022年—2024年,蚂蚁消金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69%、1.74%、1.78%,连续两年上升。截至2024年末,蚂蚁消金信贷规模为3014.67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为55.2亿元。

“受宏观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蚂蚁消金不良率有所上升,但仍远低于行业整体水平。”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财经》表示,这主要得益于“花呗”等产品背后的真实消费场景。

根据各机构披露的债券评级报告及债券募资报告统计,截至2025年7月31日,包括蚂蚁消金在内,至少12家消费金融公司披露2024年的不良贷款情况。数据显示,上述12家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率在1.55%-3.56%之间,平均值为2.19%。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此番发债将有助于蚂蚁消金补充中长期资金,同时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获取更多低成本资金。“这是近年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政策支持下,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的一个典型缩影。”苏筱芮称。

年初以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Wind(万得)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中银消金等七家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发行金融债券合计141亿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官网发布的行政许可信息显示,蚂蚁消金获准在2027年7月3日前发行不超过15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券。业内人士预计,蚂蚁消金年内还将在许可额度内继续发债融资。

现实中,消金行业持续面临获客成本高企、资产质量承压、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困境。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分别达1.38万亿元和1.3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8%和16.66%,增速较2023年的36.7%和38.2%大幅下降。

截至2024年末,蚂蚁消金总资产达3137.51亿元、注册资本230亿元;信贷业务余额3108.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92%,上述指标均名列首位。

蚂蚁消金拟发债20亿

蚂蚁消金成立于2021年6月,由蚂蚁集团持股50%。在此前蚂蚁集团消费信贷业务整改中,蚂蚁消金负责承接“花呗”“借呗”两大消费信贷产品业务,成为这两大品牌的经营主体。

“公司承接蚂蚁集团及‘花呗’及‘借呗’两大成熟的消费信贷品牌产品,已搭建完整产品链路和业务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业务资源,为其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联合资信在蚂蚁消金债券评级报告中表示,“截至2024年末,蚂蚁消金信贷业务余额3108.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92%,业务规模在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排名首位。”

同期,公司财务数据也高速成长。2022年—2024年,蚂蚁消金营业收入分别为41.49亿元、86.29亿元和152.1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41亿元、1.52亿元和30.51亿元。

截至2024年末,蚂蚁消金总资产达3137.51亿元、注册资本230亿元,在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均名列首位。

2025年,蚂蚁消金获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150亿元金融债券。由此,蚂蚁消金最近三年的详细经营数据得以披露。

根据前述评级报告,蚂蚁消金信贷业务以“花呗”为主、“借呗”为辅,近年来“借呗”业务占比快速上升。

其中,“花呗”年化利率在0%-24%之间,主要是面向淘宝、天猫以及线下商户等购物场景的消费信贷产品;“借呗”年化利率介于5.475%-24%之间,是通过支付宝平台申请的线上小额信用消费贷款。

2021年之前,蚂蚁集团通过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联合贷款,以相对较小的资本金撬动了万亿规模的贷款余额。截至2020年6月末,以“花呗”“借呗”(当时主体分别是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消费信贷余额总计1.73万亿元。

前述评级报告披露了蚂蚁消金联合贷款的最新情况。截至2024年末,蚂蚁消金自营投放贷款业务余额占比超过50%;其余为联合贷款,主要与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合作,蚂蚁消金出资比例不低于30%。

从贷款结构来看,截至2024年末,蚂蚁消金超过97%的贷款期限在12个月及以内;单笔未偿还本金超过1万元的贷款占比为35.5%,不到四成。联合资信表示,蚂蚁消金信贷结构呈现“小额、分散”的特点。

此外,蚂蚁消金首次对外披露其不良贷款数据。

2022年-2024年,蚂蚁消金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5.2亿元、39.5亿元和55.2亿元,规模逐年增长;同期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69%、1.74%、1.78%,也呈递增趋势。

联合资信报告称,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严峻,部分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经营难度加大,居民收入增长承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蚂蚁消金信贷资产质量下迁压力。此外,不良贷款认定标准调整等因素共同推动蚂蚁消金不良贷款率上升,但总体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根据各机构披露的债券评级报告及债券募资报告统计,截至2025年7月31日,包括蚂蚁消金在内,至少12家消费金融公司披露2024年的不良贷款情况。数据显示,上述12家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率在1.55%-3.56%之间,平均值为2.19%。

消金公司年内发债超140亿

公告信息显示,蚂蚁消金已获准在2027年7月3日前,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超过15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券。本期债券为额度内第一期,发行规模20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性及监管机构允许的其他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发债为蚂蚁消金首次通过金融债券融资。审计报告显示,拆入资金、应付债券和吸收存款是蚂蚁消金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截至2024年末,上述三项负债占总负债比例达到99.20%。其中,拆入资金占比超过70%,主要由银行借款和应付利息构成。

对此,联合资信评级报告称,蚂蚁消金成立时间尚短,集中于同业借款,融资渠道较其余资格完备的消费金融公司仍有差距,融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对于蚂蚁消金而言,通过发债融资,不仅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还能获取中长期资金,这对于公司优化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降低流动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稳定的资金来源,也有助于支撑业务可持续发展。”王蓬博表示。

蚂蚁消金之外,2023年8月以来,十余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获准发行金融债券。

“自2023年非银金融债发行松绑以来,消费金融公司市场融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金融债发行规模大幅上升,融资渠道明显优化。”惠誉博华在此前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2025年信用展望报告中称。

Wind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1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成功发行金融债券,合计发行规模超过520亿元,发行规模超过去十年之和。

苏筱芮表示,2024年下半年,苏银凯基消金、中邮消金、海尔消金、宁银消金、尚诚消金在获取央行的行政许可后入场,许可发债额度从36亿元至81亿元不等,将在2026年底前带来总计272亿元的增量金融债规模。

2025年初以来,杭银消金、马上消金、宁银消金、中银消金、尚诚消金、中邮消金、海尔消金等七家消费金融公司实际发行金融债券规模合计达到141亿元。待蚂蚁消金本次债券发行完毕,年内消费金融公司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将超过160亿元。

2025年6月,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拓宽资金来源,扩大消费信贷规模。

“此次蚂蚁消金150亿元的发债额度,也体现出监管今年以来对持牌消金发债的有力支持。”苏筱芮称。

发债构建行业竞争优势

过去几年,受行业监管政策变化,以及宏观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消费金融行业竞争加剧。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消金公司持续面临获客成本高企、资产质量承压、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困境。

“一方面,商业银行加速下沉市场,分流优质客户资源,导致行业整体息差持续收窄;另一方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获客成本攀升;同时,宏观经济波动也对资产质量构成压力。”王蓬博表示。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分别达1.38万亿元和1.3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8%和16.66%,增速较2023年的36.7%和38.2%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监管层面对消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提高了消金公司准入门槛,具体要求包括:将最低注册资本提升至10亿元,将主要出资人的持股比例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0%等。

“截至2024年末,除已公告拟增资达标的消费金融公司外,仍有7家公司注册资本低于10亿元,面临一定资本补充压力。”蚂蚁消金债券募集说明书中写到,“注册资本的差异将致使消费金融公司业务体量、业绩营收方面拉开差距。若未来监管要求趋严、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增加或竞争程度加剧,预计行业将进一步分化,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实力和经营能力提出较大考验。”

王蓬博认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消费金融行业需摆脱对规模扩张的路径依赖,转向差异化发展。比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风控与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聚焦家电消费、银发经济等监管提倡的垂直场景,开发特色化产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资本补充机制等。

通常而言,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会通过多元化方式拓展资金来源,具体包括股东存款、同业借款、金融债、资产证券化(ABS)等。“金融债相对同业借款和ABS的优势在于负债周期长,融资成本低,而且流动性较好受认可度高,规模天花板远高于股东存款或非标融资。”王蓬博表示。

Wind数据显示,2024年成功发行的33只消金公司金融债期限均在1年以上,其中28只债券期限为3年,与消费金融贷款期限基本匹配。

利率方面,2024年全年,消金公司金融债票面利率在1.99%-3%之间,中位数为2.25%;2025年初以来,票面利率区间下降至1.65%-2.2%,中位数也降至1.84%。

“在政策支持多元化融资的背景下,发行金融债券已成为行业头部机构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王蓬博对《财经》表示,在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要更好发挥金融支撑作用,是需要拓宽资金来源,才能更好地“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