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赴港二次上市计划曝光 中概股回归潮持续升温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舒志娟 | 文 编辑 | 高素英  

2025年08月08日 23:51  

本文1599字,约2分钟

近日,有消息称,爱奇艺计划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拟通过IPO募资约3亿美元。这已是爱奇艺继2021年首次传出赴港上市消息后的第三次尝试。据接近爱奇艺的相关人士介绍,爱奇艺已与多家跨国银行就该事项展开初步讨论。

对此,8月8日,爱奇艺方面告诉笔者,该公司持续关注资本市场动态,但目前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披露。

除爱奇艺外,禾赛科技、小马智行及文远知行等企业也被曝出以保密形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此外,拼多多在7月将审计机构更换为香港安永的举动,同样被市场解读为其赴港上市的重要铺垫。

据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已有33家中概股选择回归港股市场。其中,21家企业完成双重主要上市,另外12家企业则采取第二上市的方式,这些企业的总市值占全部中概股市值的70%以上。

另据高盛估算,目前仍有27家中概股符合在香港进行双重或第二上市的条件,总市值达1.4万亿元,涉及拼多多、满帮、富途、唯品会、亚朵等企业。

透视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分析认为,对爱奇艺而言,回港二次上市是明智之选。目前,美股市场对中概股估值普遍偏低,回港上市不仅能提升公司估值,还可能引发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内容平台估值逻辑的重新审视。

“全球市场波动和地缘风险的升温,增加了中概股公司在美的合规成本。在此背景下,回港上市成为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选择。”在国信证券分析师钟洋看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独特优势,即能吸引全球资本,又能为爱奇艺这样的内容平台提供关键资金支持。特别是在视频平台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通过二次上市筹集的资金可支撑其在内容创作、技术研发及海外扩张等领域的投入,对其巩固市场地位具有战略意义。

相较巅峰时期,近年来爱奇艺业绩压力不小。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92.25亿元,同比下降8.3%;归母净利润7.64亿元,同比下降60.3%。其中,会员服务、在线广告服务的收入分别177.6亿元,57.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3%、8%。这一趋势延续至2025年一季度:总营收71.86亿元,同比下降9.35%,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下滑72.2%,会员服务收入和在线广告服务收入分别同比下滑8%和10%。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自由现金流同比下滑66.38%至3.077亿元。

业绩压力源于多重挑战。一方面,视频平台内容成本居高不下,热门剧集版权价格动辄千万甚至上亿元,大制作影视剧单集成本可达数百万;另一方面,抖音、视频号等新兴平台的崛起,进一步挤压了传统视频平台的市场空间。这些平台通过AI的精准推荐算法,实现内容与用户兴趣的高度匹配,而去中心化的内容生产机制,大幅降低了创作门槛。这种"技术+生态"的双轮驱动模式,正在快速抢占Z世代用户市场。

为应对挑战,爱奇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先后发行共计9.5亿美元可转债;将“爱奇艺极速版”更名为“爱奇艺微短剧”,战略升级微短剧业务;进军内容电商领域。

爱奇艺方面表示,2025年将成为公司转型发展的关键窗口期。爱奇艺将加速布局微剧赛道,通过产品架构重组将其打造为长视频内容之外的增量业务。此外,还将重点打造精品化内容,优化时长结构提升投资回报率,并加大对新生代创作力量的扶持力度。

香港市场正积极准备迎接中概股回归。不过,未来港股市场能否有足够的流动性承接这些中概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开表态,香港已建立便利海外上市企业来港双重上市或第二上市的监管框架。针对全球最新变化,已指示证监会和港交所积极准备,力争成为中概股回流的“首选地”。

况玉清表示,随着更多科技、消费类中概股企业的加入,港股市场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传统的“金融+地产”逐步转向“金融+科技+制造”的多元化格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