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2亿用户、3500名技术人员、数千张GPU卡构筑的人工智能体系,让这家重庆企业成为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力量。在刚刚结束的2025数字产业生态大会上,马上消费董事长赵国庆表示,马上消费要坚持与生俱来的AI基因和用户数据产品闭环优势,把零售金融大模型做好,持续开放给全社会。
作为重庆数字经济重要板块,数字金融正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9月5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开幕。作为本土金融科技企业的代表,马上消费在博览会期间上线全国消费金融行业首个区块链管理平台,并发行基于“区块链+数字人民币”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同期,马上消费与高校联合共建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揭牌,共同推动数字金融创新发展。
重庆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胡衡华表示,重庆作为国家定位的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积极实施数字数据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并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构建全市统一的合作。同时,重庆也在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并探索开放共享协作的开源模式。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创新氛围中,马上消费正是这一发展模式的积极实践者,面向未来,赵国庆表示,仍将加大科技的投入,不断地提升AI 能力,助力重庆的数字经济发展。在业内看来,重庆政府通过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环境,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市场通过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生态。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庆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为西部城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提供了重要范本。
科技创新掌握主导权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当ChatGPT掀起全球生成式AI浪潮,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实现技术突围,围绕数字经济的一切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在这一背景下,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和逻辑正发生深刻变化:单纯依靠成本优势与规模效应已难以构筑核心壁垒,取而代之的是创新能力、技术掌控力、产业链协同性及生态主导权。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和西南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凭借齐全的产业门类和突出的区位优势,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深度探索。2024年,重庆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7%;开展数字经济专场引才活动112场,引进各类人才8414人,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重庆数字经济的多元布局中,数字金融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全面发展。以马上消费为代表的本地企业,凭借对行业的洞察与持续构建的科技能力,展现出显著成长性,通过原生AI能力,构建了数据、用户与场景的完整闭环,打造金融大模型并向社会开放,为重庆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赵国庆强调,作为一家扎根重庆的企业,马上消费已服务全国2.2亿用户,AI技术是其实现亿级用户服务的关键。未来,马上消费将持续加大在人才、AI技术、算法和工程方法上的投入与创新。
目前,重庆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呈现出战略布局与技术演进高度重合的特点。一方面,城市不断夯实数字化底座,强化数据归集与算力供给,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另一方面,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多元场景中的落地,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初步构建起数字孪生城市的智能框架。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指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在加速深度融合,重庆已成为西部地区数实融合的标杆。他特别肯定了赛力斯智能工厂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产品交付周期缩短30%的成果,以及马上消费金融大模型“天镜3.0”通过AI赋能金融服务、提振国内消费的创新实践。
苗圩进一步表示,全球产业竞争的核心逻辑已发生根本转变,竞争焦点从成本与规模转向创新、技术、产业链控制力及生态主导权。他特别指出,生态主导权尤为关键——其遵循“马太效应”和“丛林法则”,在细分领域中一旦某家企业掌握主导权,便可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原生AI能力赋能金融行业 完整闭环成核心竞争力
在重庆数字经济发展中,企业已经成为创新的主体。重庆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两江新区,几乎可以看到数字化变革的完整缩影。
这里既有高度自动化的汽车工厂,也有掌控整个产业链的20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一年125万辆整车下线,创造出2482亿元产值;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十年持续追加投资,形成从关键芯片到超薄显示屏,再到高端整机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球智能终端制造基地;6000余家企业、13万专业人才,培育出诸多领先企业,8款大模型产品落地应用,1280亿元的软件业务收入,为高端装备、生命健康、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而聚焦于热门的金融科技领域,马上消费作为扎根重庆的数字金融企业,完成了从技术使用者到技术创造者的转型。
2023年,马上消费自主研发的大模型“天镜”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首个面向亿级用户群的金融大模型。目前,“天镜”已迭代至3.0版本,应用于营销获客、客户服务等八大核心场景。通过构建包含洞察、开发、基础智能和人机协同四大平台的体系,马上消费让AI从外挂工具转变为内生于业务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参观马上消费之后直言,金融行业只要有数据有算力,有算法有模型,有场景就一定能推动数字化的发展。
技术迭代升级的背后,是马上消费对创新本质的理解。在赵国庆看来,企业稳健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洞察。他说:“既要对行业、宏观有深刻的认知,也要让企业能力和认知边界统一,并且始终一致。我们拥有原生AI能力、自主研发能力、应用能力和开放能力,这是马上消费的核心优势。”
据了解,马上消费4500名员工中,技术研发人员达3500人,大量的投入让企业在数字金融领域形成了独特竞争力。
马上消费常务副总经理蒋宁表示,金融领域是计算密集、决策密集的领域,马上消费正在研究基于强化学习的经营决策新框架,这将帮助在风控和经营决策领域实现关键突破。未来,马上消费计划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具身智能、养老金融等领域,响应国家发展银发经济号召,将金融领域构建的自动化决策和智能化消费者关系技术应用到养老金融中,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养老机器人,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在成本控制和工作效率方面实现优化。
他指出,面对企业“不缺资源,但缺体系”的AI转型困局,马上消费探索通过构建洞察平台、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基础智能平台和人机协同平台,打通从数据洞察到智能执行的闭环,让AI“能跑、能用、能进化”。
数字生态协同发展 构建AI持续发展新格局
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重庆给出了明确目标,即到2027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引擎”。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面临多重挑战,需要突破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破解数据要素流通壁垒、打破产业间政企间协同障碍。
事实上,创新从来不是企业的孤军奋战,而是开放协作的生态。只有政策支撑、企业抱团、产学研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数字经济快速落地。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指出,“当下数字革命已经不再是单点突破的独角戏,而是生态协同的交响乐。”他认为,数字产业的未来不在于谁做得最专,而在于谁融得更深更广,并提出生态融合应聚焦三个方向:技术的融合、产研的融合和跨界的融合。
目前,重庆的数字生态协同效应已在多个领域显现,企业创新成果实现跨行业落地。以马上消费为例,虽以金融科技为核心,却凭借技术通用性与场景适配性,将AI等数字技术延伸至多个实体经济领域。
借助马上消费金融级毫秒风控算法,赛力斯问界M7搭建远程智能故障诊断系统,三电故障诊断准确率达98.1%;马上消费自主研发的“富慧养”通过智慧养鸡平台实时采集鸡群体重、运动量、环境温湿度等养殖数据,并结合销售记录生成数字化资产凭证,作为养殖户的“信用白皮书”,破解了“无三张报表”难题,帮助银行和保险机构精准评估其经营能力和风险水平;情感陪护机器人“裴裴”利用金融场景训练出的声纹与情绪识别模型,为老年人提供7×24小时心理陪护,有效降低独居风险。
在2025数字产业生态大会上,马上消费发布全国消费金融公司首个金融区块链管理平台,并落地全国首单基于区块链与数字人民币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同时,由马上消费联合重庆邮电大学、沪渝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建的“专用量子计算与量子人工智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以及与重庆邮电大学合作成立的“网络空间治理实验室”正式揭牌,加速前沿领域科研进展。此外,马上消费与西南财经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所需专业人才。
之所以选择量子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与马上消费所在行业不无关系。赵国庆强调,金融的核心要求是安全,作为强监管行业,必须在安全、稳健和审慎的前提下推进创新。因此,公司在云计算、区块链、AI心理学、大模型等领域的投入,均以安全为基石。筹建量子计算实验室、加大区块链技术应用,正是出于对公开透明、可回溯、防篡改的技术保障需求。
而放眼整个重庆,数字化进程正在持续提速。胡衡华市长表示,重庆全面拥抱智能时代,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引领,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应用高地和数字科技创新高地。目前,重庆已建成全国首个市域一体、三级贯通的公共数据管理体系,国家西部算力调度平台可调度算力超过2万PB,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1100多个、智能工厂200多个。
可以预见,重庆未来的数字经济发展图景,必将构建在“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人才有成”的体系之上。随着技术与生态的持续演进,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将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在这一进程中,AI赋能不再只是企业的“可选项”,而是关乎生存与竞争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