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护航新动能

来源 | 《财经》杂志   

2025年09月15日 12:00  

本文1553字,约2分钟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中国经济能否行稳致远,端赖由新技术变革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需求所驱动的新动能,能否足够强劲,能否顺利接棒旧动能,并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在这个进程中,金融如何因应新技术变革和新需求所带来的新挑战和新趋势,如何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为新动能保驾护航,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将决定中国经济和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前景。

以人工智能(AI)及相关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变革,正在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既有面貌和运行机制,并驱动着诸多新兴产业的出现。这些新兴产业和企业无疑既是技术密集型,又是资本密集型,动辄需要亿万级资金的投入,需要金融行业加以大力支持。而其新技术形态更偏重无形资本和演进中的盈利模式,需要金融行业以开放心态和创新机制来更有效地满足其融资需求。

与此同时,金融行业本身也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云计算等新技术提供了丰沛的应用场景,能够为相关技术的快速落地和迭代提供助力。这本身也是中国AI等相关技术发展前景被外界普遍看好的原因之一。

在加速应用AI等技术的同时,金融行业亦须审慎应对新技术可能引发的相关技术风险。金融行业的强监管模式和监管效应,对于相关新技术的行稳致远也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来自金融行业的实践进而会为监管部门提供宝贵的监管经验和指引,这不仅令金融监管部门受益,还将为中国参与针对AI等新兴技术的全球监管准则的制定赢得宝贵的话语权。

当前外贸的韧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应对下行压力的关键一招,而千船竞发活力四射的各种新出海模式,则是支撑外贸韧性的重要推手。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出海模式和大大小小的民间新出海主体,需要金融行业给予大力支持。改革开放数十年来,中国金融行业在跨境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已经积累丰厚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能够为外贸行业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说,金融行业在为外贸行业保驾护航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为中国金融“走出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如何因应新外贸形态和新出海模式的迸发,为外贸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新出海金融服务,是金融行业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这既涉及支付方式的变革,也涉及跨境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更新迭代,还涉及包括稳定币在内的金融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民币国际化新模式、新推手等诸多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AI、大模型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将令中国金融行业应对上述议题时如虎添翼,可以说,通过更好地践行新出海金融服务,中国金融行业和外贸行业将迎来相互促进、互助发展的正循环新阶段。

除了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带来的新动能、新挑战和新机遇,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需求,也将为中国金融行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比如人口老龄化在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机遇,其间所涉及的银发经济等无疑将为养老金融等金融服务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养老金融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狭义的养老保险,其范围可以涵盖银发经济的方方面面,其中的关键是如何把养老所涉及的各种需求加以有效的金融产品化。可以说,在中国现阶段养老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养老金融的发展,将不仅为金融行业自身,也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新需求、新动能和新回旋空间。养老金融如能快速健康发展,将为养老空间、养老设施、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急需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而这反过来将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助力。

此外,新旧动能的转换、新旧业态的融合、增量和存量资产的置换融合,离不开市场主体间的并购重组,其间涉及的估值定价股权置换等金融服务,将为金融行业提供新一轮强劲的市场需求。

总之,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中国经济,需要中国金融行业发挥新的强有力的保驾护航功能,而中国金融行业在为中国经济新动能和新需求赋能的过程中,也将迎来新的、巨大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