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高科技公司迎来一波上市潮,成为海内外资本市场的“新宠”,科技股也成为海内外投资者追捧的对象。这既是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新引擎构建的阶段性肯定,展现了上述努力的成果,也必将为未来中国以创新引领发展提供应有的助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始终驱动着自身的转型升级。科创企业作为转型的抓手和转型的成果,近年来不断涌现,体现着中国经济的工程师红利和场景优势。
科创企业的涌现,在解决诸多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的同时,也为中国产业升级换代提供了系统、平台和工具,并为存量产能的翻新和新旧动能的有序衔接,以及新兴产业携手传统产业的叠加式创新提供了诸多可能。
高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科创企业的进一步壮大,离不开资本市场的保驾护航,这也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题中应有之义。而资本市场自身也将因为哺育“硬科技”有功,迎来市场规模扩大、融资功能提升、投资者回报增加等诸多发展红利,可谓互助互利互促互进。
科技公司上市顺遂,也将令上市前诸多投资环节得到应有的回报,从而为诸多风险投资及相关机构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良好的生态,并为金融领域各板块更好地为科技产业发展联动赋能构建了有利的框架。
面对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赛道上新玩家的上市需求,京港深沪等地的资本市场展开浑身解数加以满足。这既体现了监管层的期冀和要求,也体现了市场的期待和需求,更满足了投资者对优质股票的热望。
各地资本市场围绕硬科技企业展开的有序竞争,不仅满足了上市企业的多层次需求,还令可能出现的上市过会堰塞湖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寻租窗口得以一定程度的规避,也缓解了企业阶段性集中上市带来的资金分流和单一市场价格承压风险。
通过有序竞争和共同承接硬科技上市潮,资本市场可以避免市况大起大落。在监管有机协同,避免监管套利的过程中,资本市场的生态也得以进一步优化。在与海外资本市场的监管协同和对标互动的过程中,内地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也将得到稳步推进。随着更多熟悉海内外资本市场监管标准和监管生态的科技企业不断涌现和成长,内地资本市场的有序开放将水到渠成。以大湾区为例,允许在港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有序回深交所上市,既可让相关企业借助香港资本市场的一系列优势,也有利于内地投资者投资这一部分企业。这一方面可增加市场交易量,进一步活跃深港两地资本市场,另一方面也可叠加两个交易所各自的优势。
拥有更多选择的上市企业,将得以更有效地规划自身的发展路径,形成更高效的投资矩阵,从而更有利于企业海内外发展的联动。对于决策层而言,这既有利于稳住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基本盘,又有利于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出海开拓新的市场,助力“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落地。
当前全球贸易和投资格局正经历新一轮的重组,全球资产估值也正迎来新一轮洗牌。中国经济规模的进一步壮大和高科技产业的亮丽表现,正在改写全球投资叙事。今年以来,港股和A股市场的高歌猛进,充分体现了中国叙事的魅力和中国硬科技企业的吸引力。
当此历史关口,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高科技产业应勇立潮头,抓住历史机遇,力争做大做强。一方面要积极有序开放,欢迎那些看好中国科技资产发展前景的国际资本布局中国资本市场,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引入优质资本;一方面要积极鼓励高科技企业去国际资本市场赶海,充分发掘全球资本红利,努力适应国际监管生态,在做大做强自身事业的同时,为国际资本市场不断提供中国特色的优质资产,以扎实有力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缓解地缘政治扰动压力。
此一前景,值得监管层、资本市场、上市企业和投资者勠力求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