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开颅,只需接入脑机接口技术就能让仿生腿自由的活动,让智能仿生手弹钢琴、写毛笔字……9月29日,“杭州六小龙”之一的独角兽科技企业强脑科技在入驻数码港发布会上,向外界展示了高科技如何让残疾人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此次落地数码港后,强脑科技将建立亚太研发基地与国际商贸中心,并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同探索建立脑机接口联合实验中心。强脑科技一方面将为香港提供新科技义肢服务,另一方面将加强与香港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速亚非及国际市场布局。
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表示,在未来5至10年内,计划帮助100万肢体残疾人安装假肢,并为1000万受神经和脑疾病困扰的人群减轻痛苦。
这一目标的背后,是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重要转折。据了解,强脑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全球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的头部企业,与马斯克的Neuralink同为全球融资规模最大的两家脑机接口公司。
不过,这两家企业代表了脑机接口领域两种不同的技术路径,Neuralink专注于侵入式技术,强脑科技则选择了非侵入式路径,通过开发超级传感器,利用贴在头皮或皮肤表面的电极采集脑电、肌肉电和神经电信号,解码用户的运动意图和情感状态。
据韩璧丞介绍,强脑科技的创立源于他十年前在大学求学的经历。接触到脑机接口技术后,他既兴奋于该技术能快速改善焦虑、自闭症等疾病的潜力,又遗憾于当时设备普遍昂贵笨重的现状,因此立志重新发明脑机接口设备,让其真正惠及大众。
目前,强脑科技的产品已经覆盖康复辅助、神经干预、睡眠改善等多个领域。这其中,既有能实现五指独立运动、让截肢者弹钢琴、并已在残奥会及亚残运会火炬传递中登场的智能仿生手;也有能实时适配步态、帮助使用者自如行走甚至跑步的智能仿生腿;更有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脑机接口社交沟通训练系统、改善注意力的专注性系统以及融合脑电检测与声光电干预的智能安睡仪等。
事实上,强脑科技所处的市场潜力巨大。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数据,中国肢体残疾人数量约为2400万,这为智能假肢等康复辅助器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数量持续增长,对脑机接口技术的需求也将日益迫切。
政策层面,此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助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要显著增强,这为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市场看来,此次强脑科技落户数码港,是其产业化与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而这背后,与香港独特的角色密不可分。正如韩璧丞所说,香港作为国际枢纽,拥有顶尖的科研人才和一流的学术机构。同时,今年香港《施政报告》中明确支持“惠民科研”,并设立专项基金资助残障人士使用新型假肢,这一政策与强脑科技的使命高度契合。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对此表示,过去两年多,香港已成功吸引近 500 家有潜力或引领性的创科企业来港发展,这些企业为香港带来资金、技术与人才,加速创科生态圈壮大及新型工业化进程。强脑科技选择落户香港,既是对香港创科环境的认可,也体现了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的角色,能助力内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数码港主席陈细明表示,强脑科技是首家杭州六小龙企业、首批数码港第五期入驻企业。数码港将结合自身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网络安全等领域的生态优势,与强脑科技融通政产学研投资源,推动科研突破与成果转化,在康复、健康、运动等领域惠及市民,引领香港人工智能科研发展。未来,还将联动各界促进跨领域协作,助力强脑科技提升国际融资与市场拓展能力。(《财经》新媒体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