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这座被称为“8D魔幻城市”的复杂路网上,一场人与AI的驾驶对决引人注目。导演徐峥与F1赛车手马青骅展开三轮车技比拼,结果出人意料——借助千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徐峥在山路急弯、极窄车位和实时拥堵路况中连续三次战胜了职业车手。
这场对决背后,是“AI+车”领域正迅速崛起,成为产业新风口。近日,千里科技晒出自AI转型以来的最新成绩单。不到一年时间,已完成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出行领域的全面业务布局,并逐步建立面向第三方整车厂商的开放平台。根据规划,预计2026年推出针对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 场景的L4级智驾方案。
中国汽车市场的智能化竞争在今年变得尤为激烈。随着智能驾驶技术从“功能叠加”迈向“体验质变”,已成为各价位车型的必争之地。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支持城市NOA(领航辅助驾驶)的车型均价已降至15万元,而今年这一门槛进一步拉低到12万元区间。
摩根士丹利研究预测,2030年全球ADAS、自动驾驶硬件与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239亿元),其中中国L2+渗透率将达60%,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
这一蓝海市场吸引了众多科技公司入局。千里科技于今年2月完成更名后,开始重点发力智能驾驶领域。3月,该公司与吉利、重庆迈驰、路特斯机器人等签署《车BU投资框架协议》,共同出资15亿元成立千里智驾,成为独立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一系列动作被业界解读为千里科技志在成为“下一个华为引望”。
然而,行业竞争生态已基本确定。据佐思汽研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在由第三方供应的车企城市NOA方案中,华为和Momenta占据近90%的份额。从打破垄断角度看,千里科技的加入虽是好事,但实现这一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
对此,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回应称,华为是中国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企业,但千里科技具备不同的基因与能力,希望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他表示,未来国内OEM和供应链体系将涌现更多优秀企业,千里科技期望成为其中之一。
作为后来者,摆在千里科技面前的问题是:靠什么去打动主机厂客户,实现突围?
随着越来越多新能源车型NOA(城区导航辅助驾驶)的普及,用户对智能辅助驾驶体验的需求正从“能用”转向“好用”。尽管传统VLM(视觉语言大模型)或端到端方案在感知与决策方面已有提升,但复杂路况下仍存在局限。因此,VLA(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受到青睐,它能够不断改进自身的决策和行为,确保在实际驾驶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印奇看来,无论是VLA还是世界模型,目前都尚未成熟,其在智驾领域的落地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他指出,眼下主流智驾方案含模量均低于50%,相比OpenAI等的大语言模型,智驾模型仍有一定差距,参数量相差两个数量级。千里科技希望在未来6个月内把含模量提高到80-90%。
千里科技推出千里智驾RLM(多模态和强化学习)大模型,包括基础大模型训练、智驾数据特训以及强化学习三个环节,恰似将儿童培养成“老司机”的过程。预训练阶段如儿童认知世界,靠“多模态传感器”接收信息;第二阶段似驾校培训,学法规、标志及实践后拿照;第三阶段如上路实习,提升规避极端场景能力,终成“老司机”。
面对AI重塑产业生态的趋势,汽车企业面临核心抉择:是构建自主可控的生态闭环,还是融入跨界合作的开放格局?印奇认为,未来更多AI技术企业或软件企业都需要通过与车企的深度协同,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基于此,千里科技推出了“千里计划”,以“One Brain,One OS,One Agent”为核心。具体而言,就是要构建大模型驱动的AI大脑,打造整合跨设备记忆、行为与控制的统一操作系统,最终通过超级智能助手实现无缝跨终端、跨场景服务,覆盖家庭、出行、零售、工厂等多元场景。
在业内看来,随着各大企业入局,汽车产业正朝着“硬核制造”与“柔性智能”融合的AI定义赛道狂奔。但是,无论技术如何博弈,智能辅助驾驶的终极目标始终是超越人类驾驶的安全性与效率,这一目标正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向前突破。
(《财经》新媒体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