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办新范式,香港成枢纽

来源 | 《财经》杂志 文 | 《财经》特约撰稿人 成孟琦 编辑 | 郭楠 陆玲  

2025年10月02日 18:36  

本文3613字,约5分钟

全球财富大迁移中,大中华区成为全球家办的投资焦点,香港吸引了全球家办加速落户

当全球经济的潮汐在地缘政治的推动下波动加剧,当传统财富版图的边界因资本流动而产生变革,一场全球财富大迁移正悄然加速。而家族办公室,作为全球财富管理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发展与变化正折射出全球财富的新范式。

高盛家族办公室倡议联席主管Sara Naison Tarajano表示:“家族办公室正在表达对长期增长的信心,同时保持谨慎的态度。它们准备坚持既定路线,但也会在私募信贷和公开股票等领域寻找有吸引力的机会来创造回报。家族办公室的耐心资本使他们能够投资于创新前沿。”

无独有偶,瑞银财富管理中国区主管吕子杰也向《财经》表示:“今年一些机构投资者对大中华区,特别是中国相关投资机会尤其感兴趣。作为比较成熟的投资者,家办更注重于坚守长期的投资目标,他们希望寻求一些能够带来长期增长的资产进行投资,实现整体组合更高的收益率和多元化。”

值得关注的是,大中华区不仅成为全球家办的投资焦点,其对家办落户的吸引力也在持续攀升。

9月15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宣布,在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推动下,投资推广署成功协助逾200间家族办公室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已超前完成2022年《施政报告》设定的绩效目标,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攀升。

“经过政府两年多来的积极推动和在政策层面营造稳定、具可预测性的有利发展环境,家办已锐变为香港金融业的重要一环。”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香港汇聚家办所需的优越条件,包括国际化的专业服务和优质宜居的生活环境,具备发展绿色投资、艺术品及慈善事业等业务的有利优势,为家族办公室构建多元且完善的生态圈。投资推广署能够提前实现引进200间家族办公室的目标,正是充分展现香港在私人财富及资产管理方面的强大竞争优势。未来,将继续优化政策措施,包括进一步优化基金、单一家办和附带权益的优惠税制,延续家办发展的增长势头。”

全球家办财富迁移新方向

即便身处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全球富豪阶层仍保持着谨慎乐观的姿态。在他们眼中,最大风险并非来自企业基本面,而是国家间的政策博弈与地缘冲突。

当瑞银分析师在《2025年全球家族办公室报告》中写下“2025年全球家办计划持有现金仅为6%”时,一个清晰的信号已然浮现,全球富豪正在转向更主动的资产分散配置,那些从现金账户中流出的资本,一部分流向了港股市场里兼具成长与股息的科技股,另一部分则涌入了私募债权、基建投资等另类资产。

在高盛9月10日发布的全球家族办公室投资洞察报告中,245家来自北美、欧洲、中东、非洲、亚太,管理规模介于5亿至100亿美元的家办显著增加了公开股票配置,同时缩减了私募股权比重;另一方面,固定收益、私募信贷、房地产及基础设施等资产类别也迎来小幅增配。

这种“从保守到进取”的转变,背后是对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新判断。当欧美传统市场增长放缓,全球家办除了向高潜力赛道倾斜,也将目光投向了亚太。

瑞银《2025年全球家族办公室报告》中提到,全球家办对大中华地区的兴趣在逐年提高,2025年,全球范围内有19%的家办计划增加对大中华地区的投资,比2024年高3%。还有30%的亚太地区家办增加对大中华地区的投资,同比升6%。未来五年,还有45%的中东家办计划增加对大中华地区的投资。

对于风险预期,瑞银与高盛的数据展现出一致性。高盛调查显示,61%的家办将地缘政治列为最大风险,66%的家办预计未来12个月地缘政治风险将进一步加剧,亚太地区家族办公室对此尤为担忧。此外,全球关税的担忧在亚太地区最为突出,77%的家办预计经济保护主义将升温,70%预测关税税率将维持不变或提高,表明更高关税已成为普遍预期的新常态,还有57%家办认为未来12个月通胀将继续攀升。

面对这些风险与挑战,全球家办如何应对?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多元资产高级策略师李萌向《财经》解释,成熟的投资组合是多元化、分散性的,有40%的家办选择的方式是进行主动管理和投资经理的选聘。另外,三分之一的家办选择加入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是比较好的投资方式;还有家办会增持非流动性资产,比如基建、房地产,或选择增持优质的固定收益类投资。

全球家办加速落户香港

近期香港传来家办“引流”捷报,已成功协助逾200间家族办公室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

“作为全球第二大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香港是投资者首选的财富管理枢纽。作为策略性投资者,家办积极参与本地创科及初创企业投资,助力推动香港创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表示,“投资推广署除了积极吸引更多家办落户香港,也致力于构建资本对接平台,推动金融与科技双引擎发展。透过资本投入带动科研创新,进一步吸引耐心资本,形成良性循环,为香港的多元经济注入持续动能。”

投资推广署家族办公室环球总裁方展光则补充:“香港拥有逾百年私人财富管理的深厚根基,是全球高净值家族设立及营运家办的理想据点。随着家办生态圈持续蓬勃发展,这股动能正有效带动资本市场、专业服务及人才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完善的传承规划能有效避免家族争产纠纷,维护企业治理与社会形象。我们致力于协助更多家族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实现财富与价值观的世代传承。”

为何家办不断加速落户香港?对于许多内地企业家而言,香港的吸引力首先是“近”,不仅是地理上的近,也是文化与制度上的“无缝衔接”。

某浙江制造业家族2025年初在香港设立家办时坦言:“香港有透明的营商环境、优惠的税务政策,更重要的是,香港联通内地的独特优势,没有任何城市可以替代。此外,在香港雇佣家办员工很灵活,不需要像新加坡那样强制聘用本地员工,而且从香港到内地工厂,高铁只要几小时,方便兼顾家族企业与海外投资。”

这种便利性,叠加香港低税率与普通法体系的保障,让越来越多内地家族将香港作为“出海第一站”。

与此同时,北美、欧洲的家办也纷纷将区域总部落地香港。一位欧洲家族的家办负责人告诉《财经》:“我们想布局中国市场,香港是最好的‘跳板’,既熟悉国际规则,又懂内地商业逻辑。”

35万亿港元管理规模背后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7月中发布的《2024年资产及财富管理活动调查》显示,截至2024年底,香港管理资产总值增长至35万亿港元,同比增长13%,净资金流入增至7050亿港元,同比大增81%。其中,资产管理及基金顾问业务的净资金流入增长571%,总值达到3210亿港元,私人银行及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的管理资产则达到10万亿港元。

35万亿港元资产管理总额成绩单的背后,是全球资本对中国香港的信任,更是香港作为财富“加速器”的实力见证。

走进香港中环的私人银行办公室,客户经理通常会这样向来自全世界的客户讲解资产配置方案:“您的资金中,40%将配置港股科技股,30%投向东南亚基建基金,20%买入人民币债券,剩下10%配置黄金ETF。”这种多元化的配置,正是香港资产管理业务的缩影。

2024年,香港59%的资金投向内地及香港以外市场,投资范围从股票逐步扩展至固定收益产品和其他资产,非股票投资比例已由46%增至59%。资金来源上,来自非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投资者一直占管理资产总值的54%以上,亚太区其他市场、北美及欧洲投资者所占的百分比已分别达到双位数。

此外,在港的内地相关机构在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的管理规模增长15%,总额达到30860亿港元,已连续五年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这些机构的净资金流入增长68%至2560亿港元,从业人员数同比上升5%。

香港作为卓越的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正步入佳境,多方面表现出色,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外资的青睐和离岸人民币业务增长。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最近发布的《2025年世界投资报告(WIR)》显示,中国香港在2024年外来直接投资(FDI)流入方面已上升至全球第三,投资额达1260亿美元,香港外来直接投资总存量亦攀升至2.3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总存量第五大外来直接投资目的地。

两地监管携手推出多项市场互联互通机制,2025年7月再次公布三项优化措施,包括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四类非银机构;优化债券通项下的离岸回购业务机制安排,便于境外投资者开展流动性管理;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进一步满足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离岸人民币存款方面,据香港证监会数据,截至今年4月,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存款资金为1.03万亿元,在所有离岸人民币存款中占比超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