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成为比亚迪最大的海外市场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特约撰稿人 魏城 发自伦敦 编辑 | 江玮  

2025年10月09日 18:05  

本文5268字,约8分钟

英国消费者习惯了购买欧洲、日本或韩国的汽车,中国品牌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克服这种文化和心理上的“不熟悉”感

说来也许你不相信,如今英国是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最大的海外市场。

根据比亚迪方面2025年10月6日公布的数字,今年9月比亚迪在英国市场取得显著成绩,首次实现月销量破万,达到11271辆,相比起去年9月1150辆的月销售量,同比增长880%。

截至今年9月底,比亚迪在英国已开业100家零售门店,并计划在未来几个月推出更多新的插混车和纯电车型。

今年9月的销售业绩将使比亚迪今年以来在英国的销量略高于3.5万辆,市场份额跃升至3.6%,英国也因此成为比亚迪在中国以外的最大市场。

并非一味追求最低价

比亚迪在英国市场取得的成功,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市场战略以及各地区不同的关税环境。

美国原本对进口汽车征收 2.5%的关税,在此基础上加征的“301条款”关税使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关税税率提高至102.5%。面对如此高的关税,任何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即使是极具价格竞争力的比亚迪,在进入美国市场后也会失去所有的价格优势。例如,一辆报价2万美元的车,加上关税后成本直接翻倍,导致其在美国市场几乎无法与本土或来自低关税地区的竞争对手抗衡。

有鉴于此,比亚迪虽然并没有完全放弃美国市场,但其业务仅限于商用车领域,目前比亚迪在美国的电动汽车乘用车销量几乎为零。

欧盟也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了反补贴调查,并最终决定加征关税。也就是说,在原有10%关税的基础上,比亚迪出口欧盟的汽车被加征17.0%的关税,使其被征收的总关税达到27.0%。

英国在退出欧盟之后,没有像欧盟那样在反补贴调查后宣布加征额外的惩罚性关税,对来自中国汽车征收的关税一直维持在10%的常规水平,这意味着比亚迪的车辆进入英国市场的成本相对更低。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英国没有像美国、欧盟等市场那样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额外的关税,比亚迪仍然是在相对不利的条件下取得如今的销售业绩。因为英国政府在今年7月宣布了一项旨在刺激电动汽车销量的6.5亿英镑补贴计划,该计划以“在制造过程中产生了排放”为由,明确排除了在中国制造的汽车。

英国政府这项补贴计划的目的是帮助本土车企对抗价格更低的中国对手,尽管如此,比亚迪依然实现了近 10 倍的增长,这进一步证明了比亚迪强大的价格竞争力和产品吸引力,足以抵消政府补贴给它的竞争对手带来的优势。

那么,相比起特斯拉,比亚迪的价格有多便宜呢?

有一篇报道说,比亚迪海豚(BYD Dolphin)在英国的起售价仅略高于2.6万英镑,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3的起售价近4万英镑。言下之意,比亚迪的价格便宜很多。

但业内人士指出,比亚迪海豚和特斯拉Model 3两者并非完全对标的车型,比亚迪海豹(BYD Seal)才是与特斯拉Model 3最直接的竞争车型(均为电动轿车)。它们入门级版本的起售价差距较大,但在高配性能版本上,比亚迪开始展现出价格优势。

具体而言,同为入门级,特斯拉Model 3起售价是39990英镑,比亚迪Seal Design起售价在45495英镑至45695英镑之间,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3更便宜;但同为双电机版本,特斯拉Model 3 Long Range AWD起售价约为49990英镑,比亚迪Seal Excellence AWD起售价约为48695英镑,比前者便宜1000多英镑;至于同为高性能、双电机、四轮驱动(AWD)版本,比亚迪则有巨大的价格优势:比亚迪Seal Excellence AWD起售价比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起售价便宜了1万多英镑。

这些业内人士认为,比亚迪在英国的定价策略并非一味追求最低价,而是采取了多维度竞争攻势:首先,在比亚迪海豚的定价上,采取了绝对低价策略,目标针对那些寻求入门级电动车、预算严格的消费者,直接填补特斯拉Model 3以下市场的空白;其次,在比亚迪海豹的定价上,则采取了高性能性价比策略,即在中高配和高性能版本上,比亚迪海豹提供了与Model 3相似甚至更强的性能,但价格明显低于特斯拉的同级车型,以此吸引注重性价比的高性能买家。

特斯拉仍是英国市场“大哥大”

不过,据报道,比亚迪在英国的电动汽车销量仍然低于特斯拉,目前位居第二。

既然比亚迪采取了上述看似非常有效的定价策略,为什么它在英国电动车市场上仍然没有撼动特斯拉的“头把交椅”地位呢?

因素很多,成因很复杂。

首先,市场先发优势和基础设施,是特斯拉目前仍然维持着英国电动车市场“大哥大”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

特斯拉进入英国市场更早,建立了难以动摇的先发优势,这是比亚迪短时间内难以超越的。在英国乃至全球,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已经成为电动汽车的代名词,许多消费者购买第一辆电动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特斯拉,这种强大的品牌惯性是无法通过短期降价来消除的。

超级充电网络(Supercharger Network)则是特斯拉地位的最关键的“护城河”。虽然第三方充电网络正在发展,但特斯拉的Supercharger网络在可靠性、覆盖率和便利性方面仍被许多英国消费者视为最佳。购买特斯拉,意味着获得了最无忧的充电体验,这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特斯拉在软件、用户界面和无线软件更新(OTA)方面也拥有巨大的优势,使其车辆能够持续改进并保持技术领先感。对于英国的科技爱好者和早期采用者来说,这是一个核心卖点。

相比之下,英国消费者对比亚迪和中国品牌仍处于认知初期,存在着熟悉度和信任度方面的差距。

尽管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车领域是领导者,但在英国乘用车市场,它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品牌(2023 年才大规模推出乘用车)。英国消费者对比亚迪的产品质量、长期可靠性、二手车残值以及售后服务网络的信心,都需要时间来建立。

如今情况正在迅速改善,但仍有部分西方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汽车存有质量或安全方面的刻板印象。英国消费者习惯了购买欧洲、日本或韩国的汽车,中国品牌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克服这种文化和心理上的“不熟悉”感。

其次,英国政府的补贴计划确实也对比亚迪和特斯拉之间的竞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英国政府在今年7月重新引入了旨在降低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成本的电动汽车补贴,每购买一辆电动车可获补贴3750英镑,但该计划明确排除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这意味着比亚迪竞争对手的产品,包括在中国之外制造的特斯拉产品,在销售时可以利用这笔补贴,有效地降低其标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比亚迪产品的价格优势。

不过,英国政府的这项补贴计划并非针对中国品牌,而是针对“中国制造”。如果特斯拉想在英国销售它在效率最高的上海工厂生产的电动车,也无法享受英国政府的补贴。如果比亚迪想在英国销售它在欧洲工厂生产的私人乘用电动车,理论上也可以享受英国政府的补贴。但截至2025年10月,比亚迪的匈牙利乘用车工厂尚未投入运营;而2017年它在匈牙利科马罗姆(Komárom)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电动大巴工厂,其生产的电动公交车属于商用车,不符合英国政府专为刺激私人乘用车而推出的补贴计划的条件。实际上,目前在英国销售的所有比亚迪乘用车都是在中国制造的,所以都被排除在英国政府的补贴范围之外。

比亚迪却在欧盟市场碾压特斯拉

有趣的是,尽管比亚迪在英国电动车市场屈居第二,没有完全打败特斯拉,但在被加征惩罚性关税的欧盟市场,比亚迪却打败了特斯拉。

欧盟汽车业游说团体“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法语:Association des Constructeurs Européens d'Automobiles,首字母缩写是ACEA)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比亚迪在欧盟各国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0%,超越了竞争对手特斯拉,后者销量则下滑了36%以上。

比亚迪在各种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仍然能在欧盟市场上打败特斯拉,销量同比增幅逾200%,是因为比亚迪的强大产品竞争力与灵活的市场战略(尤其是混动车和快速本土化布局)超越了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成功从传统品牌中抢占了市场份额。

具体来说,比亚迪在欧盟市场的战绩,主要归功于以下几点:

首先是比亚迪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即使在加征关税后,比亚迪凭借其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刀片电池技术和规模优势,依然能在欧洲市场提供有吸引力的价格。消费者看重的是性价比,例如比亚迪Seal U提供了更多的配置(如360摄像头、抬头显示)和更大的空间,但价格仍比同级别的欧洲传统品牌混动车更便宜。

混动/插混车型(HEV/PHEV)战略:欧洲市场目前对混动车型的需求强劲,市场份额已超过纯电动车。比亚迪及时调整策略,推出了混动和插电式混动车型(如SEAL U DM-i),恰好满足了欧洲消费者在高油价环境下对经济性和续航里程的需求。

技术积累和产品质量:比亚迪凭借其在新能源商用车(如电动大巴)领域在欧洲运营多年的经验,已在当地建立了一定的品牌认知度和技术可靠性基础。

其次是比亚迪在欧盟的成功的市场战略和本地化布局:

快速扩张的经销商网络:比亚迪加速拓展其欧洲销售服务网络,计划快速增加经销商数量,确保客户能够获得便捷的购车和维修服务,消除了消费者对新品牌的顾虑。

人才和本土化运营:比亚迪聘请了欧洲汽车行业的资深人才来重塑其经销商网络,这些人更了解欧洲市场的运作方式和消费者偏好,有助于品牌融入当地市场。

欧洲建厂的长期承诺:比亚迪宣布在匈牙利建厂,这向欧洲经销商和消费者表明了其在欧洲长期深耕的决心,有助于建立信任,并能有效规避未来的关税壁垒。

如果综合审视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销量,比亚迪也碾压特斯拉。

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出海已覆盖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比亚迪自建的滚装船队也已经有八艘下水。尽管比亚迪在中国国内市场的销量有所下降(今年9月,比亚迪在本土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了5.52%,为19个月以来的首次下跌),但在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方面,比亚迪仍然远超美国竞争对手特斯拉——根据这两家公司公布的数据,比亚迪今年迄今已售出了160万辆,而埃隆·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集团仅售出了120万辆。

欧洲业界质疑声越来越大

然而,比亚迪在英国和欧盟如此惊人的销售业绩和碾压竞争对手的“战果”,也引发了欧洲汽车业、媒体和政坛的恐慌和质疑。

这些质疑者认为,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在英国市场和欧盟市场的做法属于倾销,不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而是把中国国内“产能过剩”问题转移到了欧洲,并可能破坏欧洲汽车业的健康生态。

他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不公平的补贴和国家支持: 他们认为,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在本土获得了巨额的政府补贴、低息贷款和廉价土地等,这使得它们能够以欧洲竞争对手无法匹敌的低价在海外倾销。

供应链破坏: 他们担心,欧洲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和传统汽车制造商在价格战中迅速溃败,导致大规模失业和产业空心化。

市场主导权的丧失: 他们担忧,欧洲在全球电动化转型中失去其汽车工业的主导地位。

来自汽车业的质疑者包括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和提姆·伯特勒(Tim Bulter)等人。

塔瓦雷斯是斯泰兰蒂斯集团(Stellantis Group)的首席执行官,该集团旗下拥有标致、雪铁龙、菲亚特、克莱斯勒等品牌。塔瓦雷斯是欧洲最直言不讳地警告中国竞争危险的汽车高管之一,他将中国品牌的低价竞争描述为“血战”。“现在欧洲电动汽车行业正面临一场可怕的、全球性的血战。如果欧洲政府不对此做点什么,我们的汽车制造商将没有任何机会与中国汽车的成本优势竞争。如果欧洲不改变贸易政策,欧洲汽车制造商将在几年内达到极限。”他说。

伯特勒是英国汽车制造商与贸易商协会(SMMT)的首席执行官。尽管伯特勒欢迎电动车的普及,但他对中国品牌在英国市场的“无障碍倾销”表达了担忧,呼吁英国政府采取行动:“英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设置贸易壁垒的主要市场。我们欢迎竞争,但这种竞争必须是公平的。欧洲汽车工业面临的风险是真实的,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平衡竞争环境,我们本土的供应链和数万个工作岗位将处于危险之中。”

你也许认为斯泰兰蒂斯集团是比亚迪的直接竞争者,SMMT也是保护本国汽车业的行业协会,所以塔瓦雷斯和伯特勒的言论有着“利益冲突”,不值一驳。但这两个人的话,在媒体、学术界、政坛和公众中,却有着不小的回声。

显然,希望拓展欧洲市场的比亚迪和其他中国车企,不应漠视或轻视这种越来越响的回声。

(作者曾在英国多家知名媒体担任资深记者、编辑。作者微信公众号:魏城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