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亿航智能
“空中出租车”市场近期动作频频。
两个座位、续航200公里、售价650万元。10月13日,低空经济领域龙头公司亿航智能(NASDAQ:EH)发布最新款飞行器VT35。
VT35定位为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最大起飞重量为950千克,可搭载两个乘客和日常行李,面向跨城、跨海、跨山等中长途交通出行场景。
总部位于广州的亿航智能,因拥有国内唯一通过完整适航认证的载人eVTOL机型——EH216-S而备受市场关注。与此前仅支持短途观光的EH216-S相比,VT35将续航从30公里大幅提升至200公里,有望实现“空中出租车”从景区观光向城市通勤的跨越,打开更大市场。
目前在安徽合肥骆岗公园等景区,“空中出租车”正在为乘客提供低空观光游览服务,但处于内部运营阶段,后续会向大众开放售票。贵州、太原等全国多地景区也已采购售价216万元的EH216-S,“空中出租车”陆续在景区批量落地。
“空中出租车”当前主要用于空中观光,在合肥骆岗公园等景区进行内部运营。摄/记者王静仪
尽管从景区观光到“打飞的”上下班还为时尚远,亿航智能首席运营官王钊对《财经》表示,“空中出租车”在城市通勤、应急医疗等场景都大有可为,还需配套低空基础设施、完善监管体系,加强低空经济相关人才培养、科普工作等,愿景是让“打飞的”像网约车一样普及。
“打飞的”落地雏形
亿航的两款飞行器对比来看,EH216-S由于多旋翼技术路线的限制,续航时间为25分钟,最大航程30公里,载人应用集中在空中观光领域。而新品VT35通过采用复合翼的技术路线,大大提升续航至60分钟、200公里,有望成为“空中出租车”式的城市交通工具,打开更大市场。
VT35的售价是650万元起,可最多搭载两人从a点飞至b点,相较于此前只能原地起飞降落的EH216-S,出行边界大大拓宽。在王钊看来,VT35将作为城市中短途出行的补充,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核心城市群或湾区、群岛地区布局打造“空中交通一小时”生活圈。
业内普遍认为,“空中出租车”作为大众交通工具,价格会是专车的几倍,切走高端出行的部分市场,尤其在城市中心到机场等路线,有较大的盈利空间,主要面向对时间敏感、价格不敏感的商旅人群。
需要指出的是,载人飞行器对安全的要求极高,每一款乃至每一架飞行器都必须通过中国民航局的适航审定,才能真正推向市场。亿航智能高级副总裁冯帅告诉《财经》,2025年3月,民航局已受理亿航递交的VT35的适航审定申请,各项内部测试与试验飞行正稳步推进,这一过程预计将花费两年时间。
由于飞行器的日常维保有较高技术标准,且飞行涉及空域、审批等复杂流程,业内普遍认为,个人直接购买暂不现实。因此,“空中出租车”的大规模铺开,先是to G、to B,再是to C,即先由企业、政府批量采购运营,后续成熟时再转为有低空飞行需求的个人提供服务。
政府采购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据《财经》了解,合肥市政府平台公司已经采购亿航VT35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合肥市于9月发布了《合肥市低空经济场景发展白皮书》,规划了低空经济发展的目标、场景与路径,为VT35等航空器的研发测试与场景应用提供了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此前合肥市政府也采购了不少于100架EH216系列无人驾驶航空器。
西南证券认为,国家战略聚焦低空经济新赛道,各地相继出台低空经济发展纲领性政策,国资央企密集成立低空经济公司。从应用场景来看,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等应用场景先行,其他领域亦在积极探索过程中。头部eVTOL主机厂订单激增,低空经济产业链规模化发展态势清晰。
低空文旅打前站
作为中长途交通工具的“空中出租车”还需要数年落地,目前亿航智能公司的收入主要依仗EH216系列飞行器,主打低空文旅市场。
拥有两个座位的EH216-S的售价是216万元,采购方多是各地政府平台,目前正在安徽合肥骆岗公园等地开展空中观光的内部运营。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亿航已交付超过300架EH216系列飞行器,布局在全国多个景区。同时新增订单还在不断进入,比如近期亿航分别与贵州和太原某文化旅游公司签署了50架EH216-S的采购订单,用于当地的低空旅游和观光服务。
亿航财报显示,2024年总收入为4.56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首次实现全财年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调整后盈利,净利润为4310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1.733亿元,净亏损1.594亿元。
《财经》了解到,现阶段E216-S还在摸索安全运营的经验,向政府官员、投资人、媒体记者等定向邀约嘉宾开放,不面向普通乘客。随着运营体系的完善,后续会向乘客售票,单次空中游览的价格约数百元,提供无人驾驶的低空飞行体验。
由于低空载人飞行器尚属新兴产业,安全运营是第一重点,商业闭环还没有完全打通。亿航智能在2025年8月宣布,将2025年全年收入指引下调至5亿元。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公司策略重心转移,下半年将放缓产品交付速度,转而更加注重商业运营和客户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的“空中出租车”也开始走向海外。
就在亿航智能发布最新款飞行器VT35的前一天,10月12日,另一家低空经济领域龙头公司小鹏汇天在阿联酋迪拜举办发布会,进行海外首次有人驾驶公开飞行演示,同时与中东地区的多家集团签订了首批600台飞行汽车订购协议,创飞行汽车海外最大订购规模。
波士顿咨询在《中国载人eVTOL行业白皮书》中预测,未来中国载人eVTOL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并逐步分化出两个主要细分方向:一是聚焦飞行体验、飞行培训等短途、轻量化场景的个人飞行eVTOL;二是以“空中的士”“商务包机”等形式,适配城市间长距离点对点飞行需求的出行类eVTOL。
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到2030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