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个阶段的合意增长速度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刘陈杰 编辑 | 苏琦  

2025年10月27日 12:00  

本文7278字,约10分钟

更加注重微观主体的改革创新和改革机制摸索,尽量考虑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才能使得改革的动力机制更加稳健,造成的社会影响更为积极和谐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预计迈向140万亿元台阶,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2026至2030年的“十五五”时期,恰是衔接“十四五”成果与2035年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五年,其合意GDP增长速度的界定关乎战略落地实效。未来一个阶段,中国面临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外部发展环境明显改变和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浪潮大踏步发展的复杂新环境。同时,以往拉动经济增长的房地产相关产业和地方债务推动型增长模式式微。那么,探寻未来一个阶段的合意增长速度,安排好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的协调,关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推进和国家下个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主要从人口红利、资本存量和全要素增长率等方面入手,基于新古典增长方程,对中国经济在下一阶段(2026年-2030年)时期的合理增速目标进行了测算。结合中国实际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本文综合考虑了:(1)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速的影响;(2)部分时期应对有效需求不足情况下,政策的“量”和“度”等,探寻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合意总量增长速度。我们深知,未来一个阶段的中国经济,总量规模和结构分化同样重要,行业结构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更为显著的特点。精确认识合意增长速度和结构机会,有助于把握好供给侧结构性发展和需求侧营造稳定环境的协调,防范短期经济出现过度波动的风险,提升民众在经济增长和结构性机会的获得感。

在基本经济和社会制度较为平稳的时期,一个阶段的经济潜在增速主要受到人口、资本存量、技术进步等要素影响。2012年以来,中国劳动力结构变化,劳动人口顶点出现,资本回报率降低,近五年中国的潜在增速中枢系统性地从2015年-2020年的6.5%左右降低至目前的5%左右。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主要运用新古典的增长方程,从人口红利、资本产出效率、技术进步等方面,试图测算下一阶段中国的合意增长速度。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