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手机厂商掀史上最激烈旗舰大战 高端之争谁是赢家?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王婧雅 编辑 | 高素英  

2025年10月27日 10:53  

本文2989字,约4分钟

今年高端手机市场,正以史无前例的发布密度,掀起一场围绕技术与体验的全面战争。

苹果凭借iPhone 17系列包揽周销量排行榜前三、小米17系列依靠背后小屏幕创新实现总销量同比增长30%、vivo X300系列通过蔡司镜头在摄影圈引起热议、荣耀Magic8加码AI布局加速场景化落地.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从9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的四十天内,已有苹果、小米、vivo、荣耀、努比亚、IQOO、OPPO、Redmi等一众主流品牌相继推出年度旗舰机型,堪称“史上最激烈”旗舰大战。

此轮新机密集发布潮的背后,是市场整体承压下的必然选择。目前,手机大盘持续承压,高端市场却实现逆势增长成为各大厂商的必争之地。然而,随着竞争加剧,以往比拼参数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未来,手机厂商的竞争焦点不仅局限于手机本身,而是围绕全场景智能的布局,只有那些具备技术差异和完整生态的品牌才能在高端市场的红海中实现突围。

激战高端新机密集上 用户洞察取代数比拼

秋季历来是手机厂商发布旗舰产品的高峰期,但今年9月至10月的密集程度却远超往年。苹果、小米、vivo、荣耀、OPPO等主流品牌新机在短短一个多月内相继亮相,展开了被行业称为“史上最激烈”的旗舰大战。  

9月中旬,苹果率先推出iPhone 17系列,其中首次亮相的iPhone Air机型填补了苹果在5000元价位的空白,与Pro Max形成互补。CounterPoint数据显示,该系列预订单量同比增长9%,Pro Max在美国市场因运营商补贴策略需求缺口显著。

紧随其后,曾喊出“学习苹果、对标苹果”的小米发布小米17系列,选择以性能标杆破局,其搭载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平台被称为全球性能最强的移动端 SoC 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17 Pro引入的“妙享背屏”设计,将定制2.1英寸AMOLED屏幕嵌入后摄模组,这一创新吸引了大量用户。笔者在小米门店观察到,不少消费者专程前来体验该功能,其中女性用户对利用背屏进行创意自拍表现出强烈兴趣。

进入10 月,国产阵营攻势更加密集。vivo X300系列展示了其在影像领域的突破,与蔡司合作深入APO光学系统与算法底层,构建起全生态影像体验;荣耀Magic8系列则专注于 “自进化AI”概念,将其定义为AI原生手机,AI生态布局提供基础。

荣耀相关人士告诉笔者,通过MagicOS 10,已经实现L3级自进化智能体能力,配合一键代办交互,解决用户购物比价、跨平台执行等痛点。

值得注意的是,荣耀的技术路径与华为的生态协同颇为相似。笔者在体验中发现,其跨端流转能力已能实现多设备任务无缝衔接,端侧智能和生态的融合有种对抗苹果封闭生态的差异化路径的意味。

上述荣耀相关人士向笔者展示了荣耀在手机、平板、电脑的端侧AI能力,以及不同设备间应用与任务无缝跨端流转。当对着平板电脑说出英文时,系统可自动撰写为中文,并生成会议纪要,这一切全部基于端侧实现,并非像以往一样需要上云。

主品牌激战正酣之际,子品牌的向上突破更让竞争愈发激烈。以往主打性价比的iQOO、真我、Redmi等品牌,纷纷推出高端产品线。

其中,iQOO 15开售4小时创下品牌单日销量纪录,其搭载的骁龙8至尊版与自研Q2电竞芯片组合,模糊了与主品牌的界限;Redmi K90系列则通过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与AI独显芯片D2,在维持性价比的同时瞄准主流旗舰配置。

国产手机厂商相关人士分析认为,这场秋季旗舰混战已不再是简单的硬件堆砌或参数比拼,而是对用户需求深度洞察与技术落地能力的综合较量。子品牌的向上突围则让高端市场竞争从单一价位段延伸至全价格带。在整体市场增长见顶的背景下,高端市场已成为所有厂商不容有失的战略要地,用户体验、生态系统、品牌价值等维度的综合实力,取代单一参数成为决胜关键。  

AI加速高端机迭代  态服务整合成趋势

事实上,此轮旗舰扎堆发布并非偶然,而是行业竞争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手机行业大盘在短暂复苏后再度承压。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6840万台,同比下降0.6%,市场仍处调整期;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00美元以上高端机型销量同比增长8%,高端市场逆势上扬,成为厂商增利润、稳营收的核心支柱。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份额呈现胶着态势:三季度vivo以17.2%的份额暂居第一,但到第41周,iPhone 17 Pro Max、iPhone 17 Pro与iPhone 17包揽销量榜前三,苹果共有五款机型进入前十。

这种快速变化也意味着,国产厂商与苹果的拉锯战日益激烈,任何技术短板或策略失误都可能引发份额震荡。目前来看,在高端市场,苹果的生态优势仍难以撼动。市场普遍认为,一旦苹果降价或发布新品,势必会加速抢夺高端市场的大量份额。

国产芯片厂商相关人士分析认为,苹果从芯片到系统再到应用的全链路布局,带来了其他品牌暂时无法比拟的流畅性和开发者忠诚度,而这关乎多年的底层投入和品牌建设,国产阵营或仍需长期追赶。  

不过,国产厂商并非没有破局机会。影像、AI与eSIM正成为差异化突破的关键。

从已发布的新机来看, 影像竞争已从像素堆砌升级为全生态比拼。vivo与蔡司合作的APO光学系统深入算法底层,通过“双芯协同”实现暗光画质30%提升;荣耀则利用“硬件+AI”融合,在Magic8 Pro的2亿像素超夜神长焦中引入萤石级镜片与自进化算法,优化复杂光线下成像效果。  

与此同时,AI正从概念炒作转向实用落地。小米的小爱同学、荣耀的YOYO、华为的小艺均在强化场景化能力,而vivo更是推出了仅占2GB内存的3B端侧多模态模型,以轻量化路径加速实现AI落地。

高通相关人士告诉笔者,未来,AI将会无处不在,而设备会主动感知人的需求,实现全流程智能服务。其以一个demo举例称,通过AI,从选照片、发社交动态到管理评论均可交由手机自动完成。而这或将是未来AI在手机上的落地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三大运营商在10月获得eSIM商用试验批复,市场将进入新一轮比拼。业内普遍认为,eSIM的价值远超硬件层面的卡槽取消,对支持卫星通信的机型而言,它可实现地面与卫星网络无缝切换;对多设备用户来说,跨终端号码共享成为新体验卖点。

此前不久,苹果iPhone Air宣布取消物理卡槽,OPPO紧接着官宣 Find X9 Pro卫星通信版支持eSIM,华为相关机型进入测试阶段。

然而,存储芯片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正影响市场。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部分DRAM芯片价格同比上涨171.8%,三星更通知大客户第四季度LPDDR系列价格将上涨15%至30%。

目前,这一压力已传导至终端。此轮发布的新机中不少面临着涨价压力。其中,vivo X300系列涨100至300元,OPPO Find X9系列涨价200至300元,iQOO 15起售价从3999元升至4199元。

业内分析认为,未来高端智能手机竞争将围绕端侧大模型、影像等能力展开,但硬件参数终将被生态服务取代。厂商们不再只是售卖设备,而是在构建一个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生态。那些能率先将底层技术、影像、AI、通信技术整合为无缝体验的品牌,将在下一轮洗牌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