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龄化”不再是纸上的抽象概念,而是扑面而来的现实图景,养老这件事也从人们心中模糊的晚年想象,变成了必须作答的时代考题。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占总人口的22%;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占总人口的15.6%。
“老有所养”这一目标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就养老机构的选择和支出,《2025中国高净值人群品质养老报告》(下称《报告》)的调查显示,高净值银发群体的养老选择呈现显著代际导向特征,子女定居城市(67%)是高净值银发族最主要的养老居住地。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当前高净值银发族选择居家养老最多(68%),其次是机构养老(21%),社区养老最少(11%)。当前,选择机构养老的中国高净值银发族每年支付给养老机构的费用平均27.5万元,有37%的人年均花费超过30万元。
在养老服务中,商业保险的作用正更加凸显。上述《报告》还显示,高净值银发族退休后收入替代率高达7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6%)。这一差异化的财务表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该群体对商业年金保险的布局。在高净值人群的金融资产配置中,银行储蓄仍是最普遍的选择,而商业年金保险的配置意愿显著,超过50%的受访者主动配置了此类产品。
从养老保险到养老照护再到养老科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近年来保险业正在加速布局这一蓝海产业。
10月24日,中信保诚人寿在成立25周年之际,正式发布“医养结合、财富管理、跨境合作”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并宣布将推出“中信保诚人寿未来之家”养老项目,标志着其在响应国家养老战略、构建中国式养老解决方案方面进入新纪元。
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曾琪在“诚信伙伴 成就未来——2025未来大会”致辞中表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养老金融是寿险行业的主阵地。中信将围绕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立足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聚焦“康、养、育、富”四大核心领域,构建养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为个人、家庭、企业及产业各方,提供涵盖财富规划、康养服务、产业赋能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支持中信保诚人寿推动保险与康养生态深度融合。
作为中信集团养老金融战略的主力军,依托中信产融并举的综合优势和保诚百年实践的深厚经验,近年来中信保诚人寿积极推动保险与康养生态深度融合,致力于成为金融业服务养老供给侧改革的行业标杆。
中信保诚人寿在成立25周年之际,在本次大会上举行了“中信&保诚海外金融服务”启动仪式暨传家家族办公室2.0发布以及“中信保诚人寿未来之家”启动仪式,意味着中信保诚人寿将依托“要出国,找中信”“来中国,找中信”服务品牌,联合金融、康养及科技领域合作伙伴,打破界限、协同创新,持续探索“医养结合、财富管理、跨境合作”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新实践。
具体而言,在产服生态融合方面,中信保诚人寿联合中信兴业、中信城开、中信医疗、新风天域等优质伙伴,构建“保险+服务”实体闭环,提供康养社区、健康医疗、康复护理与学习教育融合的落地场景,并将打造“中信保诚人寿未来之家”养老项目;在财富管理领域,联合中信集团、保诚集团境内外机构,提供跨周期、跨代际的顶层设计与传承服务,全面响应客户养老与财富传承在跨境服务方面的需求,助力境外健康、医疗头部企业走进中国、实现境内外企业的合作融合,以落实中信集团倡导,助力“要出国,找中信”“来中国,找中信”服务品牌建设,为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贡献中信保诚人寿的创新性解决方案。
本次大会上,中信保诚人寿正式启动了“未来之家”养老项目。不同于常规医养结合,“未来之家”致力于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希望将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多元化养老服务相结合,构建起集健康保障、精神滋养、生活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据了解,在“未来之家”整体规划中,未来社区内不仅设有医务室、康复中心和中医门诊,更配备了北京市首个养老机构内嵌二级医院,并与多家三甲医院共建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构建起“小病不出门,大病有人管、以人为中心”的医养服务体系,让长者同时享有“养”的温馨舒适和“医”的专业安心。
此外,“未来之家”还将致力于打造成为中信集团养老金融展示的品牌名片,集中展示中信集团金控体系下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体现中信保诚人寿以及中信集团财富管理一揽子综合服务实力。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金融服务需求持续攀升,专业人才是养老金融服务落地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推动专业队伍建设,中信自2023年起便启动了养老金融规划师认证管理体系,协同各金融子公司,共同培育具备财富管理与康养服务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十位来自中信集团各子公司的中信养老金融规划师代表登台亮相,标志着中信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人才支撑的进一步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