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中国“新三样”万亿出口:谁在卖?卖去哪?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记者 王静仪 编辑 | 王延春  

2025年11月11日 13:42  

本文6060字,约9分钟

德国人最爱中国“新三样”,前五大出口国里有四个都位于西欧;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三样”出口额已接近去年全年,其中太阳能电池的出口数量最多,锂电池的金额最大,电动汽车的增速最快

到过泰国曼谷素万那普机场的人,都会对机场周边由中国车企“承包”了的巨型广告牌印象深刻。

在机场出入口的正对面,上汽名爵、比亚迪腾势、广汽埃安和广汽传祺,三个并不相关但同样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广告牌长达几十米,并排横立在一起,惹得刚落地的中国游客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

从机场乘车前往市区的路旁,更是每隔几十米就立起一座广告牌,分别来自比亚迪、深蓝、长城等中国车企旗下的新能源车型,密集程度堪称罕见,清晰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此地的攻城略地之势。

泰国曼谷素万那普机场前往市区的路上,隔几十米就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广告牌。摄/王静仪

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泰国市场仅三年,据泰国汽车协会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中国品牌在泰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80%,在整体乘用车市场的占比首次超过15%。

从零到快速成为市场主导者,泰国电动汽车产业是中国“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劲增的一个缩影。

海关总署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新三样”累计出口金额9097.7亿元,同比增长20%。9月单月,“新三样”出口金额1175.4亿元,同比增长39.6%。按这样的发展速度,全年出口金额有望在2024年的万亿元之后创下历史新高。

《财经》记者研究发现:

第一,从数量来看,太阳能电池出口量最大,前九个月一共出口92.8亿个,增长69.3%;但光伏全行业供大于求导致单价走低,出口金额152.2亿元,同比下滑13.3%,后续量价齐增面临挑战。

第二,从金额来看,锂离子蓄电池规模最大,前九个月中国累计出口锂离子蓄电池34亿个,同比增长19.1%;累计出口金额3971.3亿元,同比增长27.8%,在“新三样”出口金额中占比超过43%。

第三,从影响力来看,电动汽车出口最值得关注。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道路上越来越多,强化了中国作为全球电动汽车转型引领者的公众认知。同时锂电池出口和电动汽车的出口密不可分,近年企业多发展KD(散件组装)出口业务,将整车拆解为散件模块形式运到海外再组装成整车。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动汽车一共出口259.9万辆,增长55.1%;出口金额3396.9亿元,增长33.1%,增速最快。

第四,广东是中国“新三样”出口规模最大的省份,而安徽增速最快。据界面智库和瀚闻资讯统计,1月-9月,全国“新三样”出口规模前五大省份依次为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和浙江,区域集中度很高,前五大省份在总量的占比达到六成。

第五,从目的地看,西欧是最爱买中国“新三样”的地区。2025年前三季度的前五大出口国里,有四个位于欧洲,德国居首,占比接近10%,比利时、荷兰和英国分列三四五名,美国排名第二。

图源:界面智库和瀚闻资讯

当前,中国生产全球76%的锂离子电池、超过60%的电动汽车以及80%的光伏产品,技术先进而价格实惠。凭着高性价比的产品,中国“新三样”逐步成为中国出口的新增长点,在全球生根发芽。

德国人最爱中国“新三样”

“性价比很高”,泰国小伙阿德里安今年30岁,刚刚买了一辆比亚迪品牌的电动SUV汽车Atto 3。物美价又廉,是他对中国汽车的最大印象。

阿德里安告诉《财经》记者,汽车相当智能化,他第一次体验到还能用手机远程控制车内空调,曼谷天气炎热,这个功能很实用。曼谷城区堵车也相当严重,这时打开辅助驾驶,能省不少精力。价格就更让人满意了,90万泰铢(相当于人民币19万元),比日本品牌便宜还功能多。

以电动汽车为代表,中国“新三样”加速出口。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2025年前三季度,“新三样”累计出口金额9097.7亿元,同比增长20%。

“新三样”对于出口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据界面智库和瀚闻资讯统计,2025年1月-9月,“新三样”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5%,拉动中国同期出口总额同比增长约0.75个百分点,拉动幅度较上年同期高1.16个百分点。

都出口到哪?界面智库和瀚闻资讯的统计显示,西欧是最爱买中国“新三样”的地区。2025年前三季度的前五大出口国里,有四个位于西欧,德国居首,占比接近10%,远超其他国家,比利时、荷兰和英国分列三四五名,美国排名第二。

“运到港口的中国电动汽车越来越多了。”德国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销售总监Michel Rumpelt告诉《财经》记者,在确保物流效率的同时,安全是主要考量,因为电动汽车被视为运输危险品,汉堡港为此设定了一个专门的仓储区域。随着规模持续增大,汉堡港已经做好增强接待能力的准备。

图源:界面智库和瀚闻资讯

广东是对中国“新三样”出口贡献最大的省份。根据统计,2025年1月-9月,全国“新三样”出口规模前十大省份依次为广东、江苏、上海、福建、浙江、安徽、陕西、四川、广西、河北,排名前五的省份在全国总出口的占比达到六成。

拥有多家锂电池和电动汽车公司的深圳,是“新三样”出口重镇。深圳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深圳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出口621.8亿元,同比增长21.5%。

从增速来看,安徽最高、四川次之,增速分别达到72.7%、68.9%;陕西、广东累计增速相近,分别为33.0%、32.2%;浙江、福建、江苏、上海累计增速依次为20.0%、17.4%、13.0%、5.6%。

从企业类型来看,根据《人民日报》在2025年初的报道,在出口强劲的“新三样”中,民营企业贡献超过一半。

一系列数据,勾勒出中国“新三样”出口的概貌。

中国电动汽车两大流向:西欧和亚太

在“新三样”出口中,电动汽车尽管不是规模最大的,由于单价高、上下游产业链长,备受瞩目。

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动汽车一共出口259.9万辆,增长55.1%,远快于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产销量增长。

西欧是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核心,在前三大出口国里就占了两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统计发现,2025年1月-9月,出口到比利时的中国电动汽车最多,达22.4万辆,同比增长9%,排名第一;15.3万辆出口到英国,增速60%,排名第三。

《财经》记者了解到,比利时是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第一大国,因为欧洲最大的汽车转运港安特卫普港坐落于此,电动汽车先漂洋过海运到比利时,再通过公路和铁路集中转运到欧洲内陆,比利时代表的是整个西欧对于中国电动汽车的庞大需求。

德国物流服务公司TSIT承接不少中国车企在欧洲的物流业务,其创始人杜梅告诉《财经》记者,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蓬勃发展,比亚迪把越来越多的门店开进德国购物中心,奇瑞在东欧一带销售得不错,小鹏在北欧很好。欧洲人接受中国汽车品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有疑虑,随着中国车企的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中国电动车在欧洲明显卖得越来越好。

图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西欧市场不仅规模大、消费力强,更是全球汽车技术和标准的重要策源地,对中国车企提升品牌形象和技术水平具有战略性意义。但是今年比利时仅9%的增速透露了不利信号,由于面临最多45%的进口关税,中国车企正以本地建厂等方式寻求长期发展。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排名前十的国家,有六个位于亚太地区:菲律宾(15.3万辆,+84%,第二)、澳大利亚(10.9万辆,+89%,第六)、泰国(9.7万辆,+12%,第七)、阿联酋(9.3万辆,+70%,第八)、印度尼西亚(77万辆,+93%,第九)和印度(7.5万辆,+24%,第十)。

南美也是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重镇,巴西和墨西哥分别以14.1万辆和13.2万辆的出口量位列第四、第五,增长1%和104%。

从中国出口企业来看,由于各企业没有单独发布电动汽车的出口数据,大多只列出涵盖燃油车的汽车整体出口情况,难以进行全面梳理。

以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最大的企业比亚迪为例,2024年其出口了43.3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71.8%;2025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长1.3倍,达到70.5万辆,月出口接近8万辆。与此同时,比亚迪于巴西、泰国和匈牙利等地的工厂正在或即将投产。

锂电池出口:福建是第一大省

不管是电动汽车还是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锂电池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度提高,用于储能系统的锂电池出口也在增长。

个人和企业的三大类需求之下,全球锂电池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速达10%,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在规模、成本、技术等方面都具备全球竞争力。

“新三样”出口中规模最大的正是锂电池,占比超过40%。海关总署统计,2025年前九个月,中国累计出口锂离子蓄电池34亿个,同比增长19.1%;累计出口金额3971.3亿元,同比增长27.8%。

福建是中国锂电池出口第一大省,占比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据厦门海关统计,2024年福建省锂电池出口1191.65亿元,占同期全国锂电池出口总值的27.4%,连续两年破千亿元。2025年1月-8月,福建锂电池出口总值872.3亿元,同比增长19%。

按照出口来源地划分,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出口额排名前六的省市分别为:福建、广东、江苏、上海、安徽和浙江,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八成以上。

欧美等海外市场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但其本土企业供应能力不足,这为中国锂电池产业出海提供了机遇。西欧和美国是中国锂电池出口的主要目的地。

《中国能源报》报道,德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锂离子电池第一大出口国,2025年上半年出口金额为65.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占锂离子出口总额的19.1%。美国降为第二大出口市场,1月-6月出口总金额为59.98亿美元,同比增加18.6%,占17.6%。第三到五位分别为越南、荷兰和韩国。

和电动汽车领域的趋势类似,欧洲和美国作为全球主要锂电池消费市场,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扶持本土锂电池产业发展。这些政策对中国锂电池产业链企业出海节奏、方式、策略等造成显著影响,欧盟新电池法或将推动锂电池和材料企业前往欧盟建厂,美国加征关税则导致出口短期受阻。

同时中国汽车企业为适应海外市场需求,发展KD(散件组装)出口业务,将整车拆解为散件模块形式出口,运到海外再组装成整车,加速锂电池出口速度。

欧洲和东南亚是中国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海外建厂的首选地,亿纬锂能、蜂巢能源、蔚蓝锂芯、星源材质、龙蟠科技、贝特瑞、宁德时代等在东南亚建厂,匈牙利和土耳其则吸引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等多家企业。布局方式包括投资建厂(全资或合资)、技术授权两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锂电池在运输过程有起火爆炸的风险,安全是监管重点。锂电池出口需要经海关查验,办理出入境危险货物运输包装使用鉴定结果单,即“危包证”。如何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提高出口效率,多地海关积极创新监管模式。

福建厦门提出创新认证检验方式,由检验机构对经改造后储能集装箱开展符合性认证检验,替代原有常规危险货物装箱的监装过程要求。新模式下,解决货物既为运输组件又是产品外壳包装的安全要求,在降低企业海运成本的同时,提升锂电池组产品“装箱”效率30%。

深圳的经验则是开展“批次检验”模式改革试点,于海关办事大厅设置了出口“新三样”及进口相关原材料通关业务办理专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还可以提前预约申报。深圳市凯曼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静表示,自从实施改革后,该企业九成以上批次的锂电池生产灌装完成后,就可以通过合格评定出具危包证,从生产线到离境口岸只需不到一天时间,抢到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不少订单。

太阳能电池出口:量增但价跌

相较于红火的电动汽车和锂电池出口,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前三季度出口的形势比较微妙——数量增长69.3%,但金额下跌13.3%。

太阳能电池2025年前三季度出口金额152.2亿元,对应出口数量92.8亿个,这意味着1.64元的平均单价。

《财经》记者同理推算去年同期单价,约为3.20元,不难看出,太阳能电池的平均出口单价在一年内下降了近一半。价格的下跌抵消了数量增长带来的收益,导致了总出口金额的下滑。

全行业供大于求是降价的主因。近年来,中国光伏制造业各个环节(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产能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当前全球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了消化巨大的产能,企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直至产品跌破成本线。

中国生产全球80%的光伏产品,价格战对于全球能源转型来说是利好,意味着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更低,普及速度会更快。但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则意味着亏损,2024年龙头企业里仅两家有微薄利润,其余企业皆亏损,行业正经历一轮残酷的“洗牌”,实力较弱的企业可能被淘汰出局。

在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目的地方面,欧洲一直都是主要市场,但份额开始下降,以发展中国家为新增长极的多元化趋势凸显。《中国能源报》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全球发展中国家加大对光伏项目的部署,2024年中国出口的光伏组件中,约有47%流向发展中国家,创历史新高,首次与发达国家规模相匹配。

具体而言,第三方机构索比咨询统计,中东市场成为新引擎,以阿联酋为代表的中东国家增长迅猛,这背后是当地光伏建设热潮;东南亚战略地位提升,菲律宾凭借其转口贸易优势,在中国出口政策环境逐步收紧的背景下,吸引了大量贸易流量。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在10月30日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光伏产品已经连续四年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

后续能否实现出口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出口额也恢复增长,仍然面临挑战。不过9月单月的表现已经释放积极信号,该月太阳能电池出口金额增长了39%。

索比咨询认为,价格初现上行趋势,主要源于中国预计取消光伏组件出口的增值税退税,这将直接推高全球光伏基准价格约9%。退税政策的取消将导致四季度海外需求预计进一步回落,出口量短期承压。

无疑,出口新政将加速行业优胜劣汰。具备技术、品牌和产业链优势的企业有望获得更高市场溢价,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同时引导资源向技术研发、绿色制造、海外本土化布局等领域倾斜,为中国光伏行业从“全球产能大国”向“全球产业强国”转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