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在中国外贸信托主办,《财经》杂志和《财经智库》承办的中国外贸信托财富论坛上,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带来“全球经贸新格局下的资产配置与风险防范”的主题分享。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今年我国最大的亮点是外贸出口,前三季度增长了6.1%。”李迅雷分析道,主要是因为两大因素,一是今年以来对非洲的资本品出口大幅增长,二是因为出口价格调整。
关于“十五五”规划建议,李迅雷提及三大亮点:一是加速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进展顺利,未来政策的支持力度也会非常大;二是大力度促消费,加大民生投入,应对人口老龄化;三是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展望2026年,李迅雷表示,GDP增长目标还是5%,财政政策方面,还是会推出增量政策,估计公共财政赤字率会从今年的4%提高到4.5%。货币政策方面,降息降准空间会有一定限制,但整体应处于下降通道。
最后,谈到目前资本市场的机会,李迅雷指出:“在目前整体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债券收益率预期下降;产业和企业的分化是大趋势,就目前中国股市的发展状态来看,需要有一个‘统一大市场’来合理配置各类要素,通过并购做大做强;随着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松动,全球货币体系再调整的机会下黄金值得长期配置。”
以下是部分发言实录:
李迅雷:很高兴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大国关系牵动国际形势
全球经济进入靠举债驱动的时代,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债务都在增长,通过居民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的债务增长来实现经济稳增长的目标。
中美贸易战打到后来其实是“非贸易战”,即从科技战到产业链、供应链之战,最后可能还有金融战。目前中国优势比较明显,因为中国产业链是全世界最长的,供应链也是全世界最宽的。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到全球31%,或接近三分之一,中国产能要占到全球40%左右,甚至更高,很多行业的产能在中国占比达到50%,甚至70%~80%。
哪些行业最容易“稀土化”?其实有很多,比如化学原料药,中国在全球的份额非常高。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制造业产能遥遥领先,中国的成本优势、全球一流的基础设施、规模经济等都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
四中全会提到,我国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这对大家的资产配置也是一种提示,需要着眼大国博弈的长期战略。
2035年要实现中期目标,即人均GDP相比2020年翻番,在大的格局下,在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下,中国具备一定的制度优势。
二、当前我国经济特征与数据分析
今年国内GDP增速前高后低。前三季度消费增长4.5%,主要靠以旧换新的拉动作用。受房地产周期影响,投资增长放缓。租金价格下行带来的核心城市楼市内在价值在降低。
今年最大的亮点是外贸出口,前三季度增长了6.1%。主要是几大因素,一是我们向非洲的出口大幅增加,这跟我们向非洲进行资本输出有关。二是价格,中国以美元计价的货物出口价格指数,从2023年1月到现在已经下跌了18%,另一方面是人民币贬值,人民币较去年年末贬值了6.1%,人民币对欧元贬值了10%。
但由此引发了我对于投资的思考,近日A股创了几年来新高,但从过去10年来看,累计涨幅有限,核心原因还是企业的盈利增长不快。要让企业盈利好,看似很简单,那就是提高出厂价价格,即让PPI提高。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去同质化竞争,能否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让企业规模做大,数量减少,覆盖到全球?现在制造业已经是全球遥遥领先,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数量和市场份额仍有提升空间。
三、“十五五”规划建议下的三个亮点:
亮点1,加速科技的自立自强。
今后几年做资产配置可以关注科技股,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即AI革命。为什么我们反复提要科技自立自强?一方面中国经济要转型,新旧动能转换。另一方面,大国博弈的需要。所以我们在科技上一定会有巨大的投入,制度优势要更好地发挥,政策的支持力度也会非常大。在选择科技股时,得有长远的眼光,或许未来会有一批科技企业崛起,成为全球知名企业。这里就考验大家的眼力了。
亮点2,大力度促消费,加大民生投入,应对人口老龄化。
促消费对于经济结构的优化至关重要。促销费分主动和被动:主动就是要推进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形成橄榄型的收入结构;被动是因为现在退休的人越来越多,退休人口大量增加,财政加大投入,政府杠杆率上升是必然。我计算过,2013年公共财政支出当中,用于社保补贴的要占到公共财政支出的5.3%,2023年比重上升到8.8%,预期到2030年这个比重要上升到12%,也就是2030年要4万亿元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补社保缺口,创新药、银发经济、养老产业等行业会从中受益。
亮点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国统一大市场。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多主体、多部门、多政策共同作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相互联动。尤其在反内卷方面,如果明年PPI、CPI有所回升的话,对企业的盈利是有改善的,也带来了相应的投资机会。
去年美国股市七巨头对美国标普500指数贡献了50%左右的增长,美国每一家巨头都有自己的产业链,比如苹果产业链、特斯拉产业链等,且都是全球构建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国制造业虽然非常大,但我们大企业缺乏打造大而长的全球产业链能力,有哪些企业今后几年能做大?也是投资和配置资产的一种思考维度。
展望2026年,财政政策还是会有增量政策的,估计明年的GDP目标还是在5%左右,为了实现这一比较高的目标,财政赤字率要在4.5%,今年为4%,明年再增加0.5个百分点;广义财政赤字率今年是8.4%,明年要提高到9%左右,主要还是靠中央财政加加杠杆。对于货币政策,降息降准空间会有一定限制,但整体应该处于下降通道。从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似乎也有降准降息的逻辑自洽,这对股市和楼市都将呈现一定程度的利好。
四、资本市场将有所作为。
第一,在目前整个投资回报率下行、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债券收益率预期下降,债券配置逻辑主要是基于长期考量。
第二,日本失去30年,中国应该不会。我们在房地产下行的过程当中,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互联网、新能源、电动车、创新药等都在崛起。中国有自上而下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有制度优势,有深厚的儒家文化因素。
未来,行业分化、企业分化是大趋势。2010年以来,美国股指涨幅惊人,但统计表明,美国股指是靠12.5%的上市公司拉动上涨,87.5%的公司不创造价值。企业经营也是一样的,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大部分企业的生命周期都不长,分化就是优胜劣汰、强者恒强、此消彼长的过程,所以资产配置要在分化的过程中抓住机会。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建立“统一大市场”,用市场化手段来收购兼并,做强做大?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优化对地方绩效的考核机制、打破部门壁垒。
最后,在全球货币体系再调整、美元的国际地位遭到挑战的背景下,黄金还是值得长期配置的。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