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技术高级副总裁莫威:AI赋能工业全链条升级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2025年11月14日 14:54  

本文2712字,约4分钟

11月13日,由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办,太湖世界文化论坛财富文化发展工作委员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浙江金融研究院、浙江财鑫传媒承办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在杭州举行。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莫威在论坛上表示,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领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一场已经开启的科技革命,其核心路径是通过“AI+工业”实现从自动化到“无人化”的终极跨越。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莫威

莫威指出,工业AI落地能够为工业创造巨大的价值,其产生的节能、降本、增效、收益是切实可见的。

中控技术自主研发的时间序列大模型TPT能够理解和处理工业特有的“机器语言”,并通过AI算法将其形成控制闭环,最终目标是实现工厂的少人化,甚至无人化。这并非简单地取代人力,而是将人从危险、重复、疲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扮演更高级的“监护者”角色,,正如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进程中驾驶员的功能演变。中控技术基于TPT与UCS构建的全自主运行工厂系统FAOP(Fully Autonomous Operating Plant),正是对这一命题的系统性回答。

展望未来,莫威认为未来几年AI将在高价值工业场景中快速普及。这场变革不仅将推动产品形态、商业模式和人才需求的深刻转型,更是提升国家“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最终,AI将赋能工业全链条升级。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莫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工业企业以及未来“AI+制造业”可能会发生的变化的看法。大家都知道,根据去年的统计,中国工业产值达到137万亿元。其中,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重工业占了40%。大家不妨想象,通过AI技术如果将平均能耗降低1%-2%,或将平均生产效率提升2%,其产生的乘数效应将为国民经济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从工业1.0的机械化,到电气化,再到信息化,直至工业4.0,乃至未来的人机协同智能化,每一步都是工业革命性的代际跨越。到今天,我们认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体扎根工业领域所带来的变化,已经到来。黄仁勋在2024年曾公开表示,在这一波AI浪潮中,将使得全球50万亿美元的制造业更加自动化。大家可以想象,当一个工厂实现无人化生产时,其效率将提升到怎样的程度。

事实上,人工智能最先能完成商业闭环的领域很可能就是在工业。为什么?正如上一轮讨论的“泡沫”话题所言,泡沫就在于无法商业变现、无法获得投资回报。但如果人工智能能将能耗降低一个百分点,带来的效益则是实实在在的成千上万亿。为什么说基础工业可能率先完成闭环?正是因为它的商业回报是真切可见的。

在这个闭环场景下,中控作为国内最大的自动化供应商,我们的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已达40%,尤其在石油化工领域,占比达到60%。我们深刻理解工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工智能。刚才频繁提到数据,那么工业中的数据是什么?是机器的语言。这种机器语言可能与传统的通用语言模型不太一样。过去两年,我们一直研究工业场景,工厂中更多的是时序数据,例如各种传感器信号、人机交互指令。我们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将机器语言自动闭环到控制系统中,让整个工厂更加少人化、无人化,控制更加平稳。

例如,我们在中石油兰州石化实施的时间序列大模型TPT(Time-series Pre-trained Transformer),一年为其创造了2000多万元的收益;在内蒙古伊泰煤化工项目的全厂优化中,对气化炉进行优化,单台炉经济效益超500万元/年。这些都实实在在地提升了企业效益。那么,工业企业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是安全、质量、低碳、效益;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用机器人替代外部人员巡检,让人不必进入危险环境;是如何实现工厂的全自主运行,将人从紧盯屏幕的疲劳状态中解放出来,让人只需进行关键性监督。这种对人类劳动的解放,正是人工智能技术为产业界带来革命性影响的体现。

我们经常思考:工业能否像智能驾驶一样?大家都知道,智能驾驶正一步步走进现实。工业也是如此: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机器、工厂的完全自主运行,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因此我们相信,在未来两三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在高价值、高效益的工业场景中,将越来越多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发展。我们对这件事抱有非常大的信心。

基于人工智能模型的智能体发展,将成为数字化迈向更高阶段的标志。更丰富的人机交互界面,将能从本质层面理解如何管理生产、如何平衡能耗与物耗——这些过去依赖老师傅经验却难以传承的隐性知识,人工智能将能有效解决。

主持人 颜阳:在AI原生的制造场景中,中控技术对下一步深入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

莫威:围绕AI原生方向,实际上未来包括我们自身的产业都会发生变化。例如,我们自身的产品,中控技术以自动化为创业根基,现在我们开发了基于云化网络架构的新一代控制系统UCS(Universal Control System)。未来,强大的算力也可以直接加载到控制系统上,这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形态正向“智能原生”靠拢。

对我们自身而言,以前是以工业软件或项目制的方式交付,而随着AI时代到来,我们将转向订阅制等模式,这也将带来商业模式的整体变革。在人才方面,过去我们可能需要C++、Java等开发人才,而未来的人才体系将更侧重于算法人才——这就是智能原生时代对我们这些软件企业、对希望成为智能原生服务商的企业所提出的深层次变革。

对整个工业用户而言,大家可以想象,未来的工厂人员会更少,生产效率会更高。只有发展到这个阶段,产业竞争力才能真正比拼出来——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发达国家,竞争的核心都是制造业的产业基础、核心创新能力和整体价值。中国无论在基础制造能力、矿产提炼技术,还是新型电力基础设施方面都已具备实力。而我们在人工智能模型领域也已走在世界前列,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未来发展中,随着这几方面同步推进,正如国家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概念,其下一轮正体现在能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我们的制造业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控制、供应链协同等能力进行全方位提升。下一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人工智能是很重要的核心——这是我们可以想象,也能够预见到的未来。

主持人 颜阳:最后请各位嘉宾用一句话总结。

莫威: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基础,我们更应大胆探索,积极尝试。我们相信,未来将是机器帮助人类解决复杂问题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