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信托总经理卫濛濛:厚植传统文化根基,以信托力量服务美好生活

来源 | 财经网   

2025年11月17日 08:55  

本文5761字,约8分钟

11月13日,在中国外贸信托主办,《财经》杂志和《财经智库》承办的中国外贸信托财富论坛上,中国外贸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卫濛濛发表题为“厚植传统文化根基,以信托力量服务美好生活”的主题演讲。

中国外贸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卫濛濛

卫濛濛表示,文化是一个群体的共同信仰与行为准则,更是支撑行业行稳致远的深层力量。对于正处在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关键期的信托行业而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培育中国特色信托文化尤为重要。

谈及如何构建信托行业的文化根基与发展之道,卫濛濛提出三重路径:一是以“信义为本、一诺千金”的文化根基,夯实信托制度本源;二是以“富民厚生、兼容并蓄”的发展理念,延展综合金融的广度;三是以“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理念拓展信托服务边界,践行“金融为民”的使命担当。

在实践层面,卫濛濛表示,中国外贸信托正秉持文化初心,聚焦“五篇大文章”,将文化智慧融入工作各环节,持续打造兼具家国情怀与民生温度的“信托方案”。在践行家国情怀、服务国家战略方面,以知识产权服务信托助力科技创新,优化证券信托业务服务资本市场,推出绿色信托响应“双碳”目标;在恪守“人本思想,专注专业服务”方面,以财富管理和家族信托服务关照“人、家、企、社”四个维度的平衡与圆满,践行“兼爱”之道推进普惠金融,并持续创新业务破解社会治理痛点;在推动“财富向善”方面,深耕慈善信托领域,在乡村振兴、教育振兴等领域积极作为,已累计设立慈善信托超50单。

卫濛濛强调,文化培育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唯有厚植文化沃土,才能根深叶茂。未来,中国外贸信托将继续践行新时代金融使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中汲取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以下为部分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外贸信托,向长期以来信任与支持我们的客户与伙伴致以诚挚的感谢,也对各位在百忙之中拨冗莅临现场表示热烈的欢迎!

刚才杨涛主任从三个维度深入阐释了中国金融特色的文化与财富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财富管理行业在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观点深刻,我深受启发。接下来,我希望从信托公司与行业发展的角度,探讨文化建设对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深远意义,也期待与在座各位共同思考,何为中国信托业的文化根基与发展路径。

我们常说,文化是一个群体的共同信仰与行为准则,更是一个行业行稳致远的深层力量。对于在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征途中的信托行业而言,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这正是我们建设金融强国的文化根基所在。

杨主任分享当中多次提及“信”字,这一理念也正是信托之“信”的核心所在。作为从业者,我们常说:有“信”才有“托”,有“义”才有“诚”。尽管“信托”一词作为现代金融概念源自西方,但其所蕴含的信义精神与受托文化,实则深植于中华文明的血脉之中。

历史长河中,关于托付与承诺的佳话不绝于耳:从三国时期“白帝城托孤”,刘备将家国命运与未来嗣君托付给诸葛亮,成就了忠义受托的千古佳话;到北宋范仲淹设立“范氏义庄”,以千亩田产的收益庇佑族人、绵延九百年,展现了家族财富传承的深远谋划;再到明清时期晋商创立的票号,凭借“一诺千金”的信用,实现“汇通天下”,将商业领域的财产托付与跨地域兑付发展为成熟的模式。这些闪耀着信托思想光芒的历史实践,为现代信托制度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最丰厚的文化滋养与最坚实的人文支撑。

这些历史的回响并非遥远的轶事,而是我们文化基因中关于“托付”与“责任”最深刻的表达。当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封,去探寻这些实践背后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时,便会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为现代信托业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构筑了价值的坐标:

首先,是以“信义为本、一诺千金”的文化根基,夯实信托制度的本源。“诚信为本”、“重义轻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伦理,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金融文化,更铸就了信托“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价值内核。所谓“忠人之事”,一是“忠实义务”,即必须将受益人的利益置于一切利益之上,做到心无旁骛、恪尽职守;二是“审慎义务”,即必须以更为谨慎的态度和专业的技能,来管理和运用信托财产。而信托制度之所以伟大,正在于它通过“资产隔离”功能,为我们履行这些义务提供了最坚实的法律保障,最终达成受益人合法利益的最大化。

其次,是以“富民厚生、兼容并蓄”的发展理念,延展综合金融的广度。“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与“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指引我们不断突破服务的边界。信托作为天然的受托人与特殊目的载体,其制度优势让我们能够提供跨市场、多资产类别的专业服务;其独特的他益功能,则为财产保护与传承构建了坚实机制。我们可以发挥这种跨市场的制度优势,高效衔接各类要素资源,提升社会资金与实体产业的对接效率,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真正的“义利并举”。

最后,是以“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念,拓展信托服务的边界。这一崇高理想,为信托注入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向善基因。它激励我们积极发挥信托在社会治理与民生福祉中的独特功能,在化解社会矛盾、关爱特殊群体、促进慈善事业、助力共同富裕等方面,不断拓展服务场景,引导财富向善流动,以金融的专业力量,践行“金融为民”的使命担当。

当然,文化理念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文化自信的真正根基在于“知行合一”。对中国外贸信托而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贯穿公司战略与日常经营的行动指南。近年来,我们围绕“五篇大文章”的政策导向,将文化内核融入业务实践,持续打造具有家国情怀与民生温度的“信托方案”。

一是坚持融入国家的发展格局,践行家国情怀。中华文化历来强调“为国为民”的责任与担当,“经世济民”是无数知识分子和实干家的毕生追求。在今天,这样一种情怀也转化为金融从业者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行动。我们认为,信托的价值不仅仅是在于财富的打理,更是在于它能够成为一种精准高效的财富应用工具,将社会资本引导至国家发展最重要的领域,服务于发展的大局,实现国家的发展与居民的利益共生、共享、共进的多赢结果。

在服务科技创新的方面,我们以信托之“活”,解创新之“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普遍面临“轻资产、高投入、长周期”的融资难题。传统金融模式往往难以评估其无形资产的价值,这正是信托制度灵活性的用武之地。我们作为北京首批知识产权金融试点单位,通过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信托业务模式,将企业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进行有效隔离和价值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引入资金,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桶金”或“成长加速金”,助力它们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将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在服务资本市场方面,我们以信托之“稳”,固市场之“基”。强大的资本市场是金融强国的重要基石之一,而信托历来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中国外贸信托长期投身于资本市场健康生态的建设实践,积极履行市场职责,公司的证券信托业务传承深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夯实运营基础,并着力提升投研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增强资本市场投资的专业性与精准度。通过构建覆盖固定收益、权益投资、量化策略等多维度、多策略的丰富产品线,我们以专业的价值投资服务,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更多的耐心、长期和理性资本,积极支持了优质企业的成长,同时也有效助力了投资者实现投资收益的提升。

在服务绿色发展方面,我们以信托的“善”,去描绘山河之“美”。“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我们将这一理念融入业务实践,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我们丰富绿色金融的内涵,创新推出光伏服务信托等业务,正是源于对绿色未来的深刻认同。我们通过设计符合绿色产业特点的金融方案,将资金精准滴灌到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领域,让每一份信托都承载着一份对绿水青山的承诺,推动经济社会向着更绿色、更低碳的方向转型。

二是恪守人本思想,专注专业服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是我们一切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现代金融语境下,它被诠释为“以客户为中心”。它要求我们真正地去理解客户在不同人生阶段、不同场景下的真实需求,用专业和善意,去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宁。

在财富管理领域,我们融合“五行”智慧,守护财富的和谐与永续。早在2011年,我们就前瞻性地将财富管理信托定位为战略方向,并推出了“五行财富”品牌。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中“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追求平衡和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财富管理理念深度融合。我们认为,真正的财富管理,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增长,它更关乎“人、家、企、社”四个维度的平衡与圆满。因此,我们的财富管理和家族信托服务,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资产保值增值,而是基于委托人的多元需求,提供涵盖家族治理、企业传承、子女教育、慈善规划等一站式、全周期的专业服务。同时,我们积极拓展上市公司股权信托、养老信托、特需信托等创新业务,希望用信托这一充满温度的制度,为每个家庭的美好幸福生活,提供周全可靠的解决方案。

在普惠金融领域,我们践行“兼爱”之道,让信托之光普照大地。墨家的“兼爱”思想,与普惠金融“服务大众”的精神高度契合。我们坚信,信托制度的优越性不应只是少数人的专利。为此,我们不断强化基于数据驱动的产品设计和资产风控能力,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和资金资产匹配效率,让那些曾经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新市民等群体,也能便捷、高效地享受到金融服务。这背后,是我们希望提升整个社会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满意度的决心,是让信托制度的阳光,温暖更多为生活努力奋斗的普通人。

在社会治理领域,我们借鉴“乡约智慧”,以信托机制构筑信任。中国古代的乡规民约,是基层社会通过建立共同遵守的规则,来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治理智慧。其核心,正是以制度构建信任。这与现代信托制度中,通过设立一个独立、规范、透明的运作机制来保障各方权益的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充分发挥信托的灵活性,积极探索了预付资金服务信托、物业服务信托、担保品信托等创新业务,从根本上解决了商家跑路、资金挪用等社会痛点。我们将每一次这样的业务创新,都看作是参与社会治理、修复社会信任的一次具体实践,并欣喜地看到这些探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是推动财富向善,弘扬仁爱之心。“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仁爱思想,是中华文化最温暖的底色。它衍生出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塑造了我们崇尚集体、守望相助的民族品格。从官方的“常平仓”到民间的“义庄”,自古以来丰富的公益实践,都体现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这种源于内在道德自觉的慈善观,强调财富的社会属性与伦理向度,为现代公益慈善信托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最深厚的文化土壤。

作为国内最早系统性布局慈善信托的信托公司之一,我们全额捐赠设立了北京信诺公益基金会,坚持协同发挥“金融+公益”两种力量,探索专业、高效、可持续的慈善事业的路径。近年来,我们在乡村振兴、教育振兴、环境保护、安心责任等方面积极作为,形成了“圆梦行动”、“领头雁”等多个品牌公益项目。至今,公司已累积设立慈善信托超过50单,备案数量多年来位列北京市前列。我们坚信,信托不仅能创造财富,更能升华财富的价值,成为传递社会大爱,助力共同富裕的可靠桥梁。

一个行业的行稳致远,必然根植于深厚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传承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资产,不仅是信托业的责任,更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动。

文化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我们坚信,唯有厚植文化的沃土,信托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面向未来,中国外贸信托将持续践行新时代金融使命,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中汲取力量,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贡献我们更为坚实的信托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