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利用逆周期的资本缓冲
武汉大学 黄宪等
“银行资本监管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的经济学解释——基于‘资本缓冲’功能的视角”
《经济研究》工作论文WP482号
随着2010年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推出,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联引起了金融界的高度关注。资本缓冲是指银行实际的资本充足率与一国监管当局提出的法定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差值。
商业银行在持有资本缓冲时面临着权衡取舍:资本缓冲的增加会提升抵御资产损失的能力,增加经营的稳健性,但由于资本金成本较为昂贵,过多持有资本缓冲会使银行的机会成本提高,导致股本回报和盈利机会的下降。
研究表明:第一,商业银行自身并不具备明确的逆周期调节资本缓冲的动机,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与宏观经济波动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变动关系(即亲周期特征),该特征主要表现为银行资产风险承担水平在经济上行(下行)周期的提高(降低)。
第二,资本缓冲的调整行为会因为商业银行所处地区的市场经济发达程度或自身微观特征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和资产规模较大银行的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呈现出较强的负向关系,而中等收入国家和从属于二十国集团国家银行的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则呈现较弱的负相关。
第三,巴塞尔资本协议Ⅱ在世界各国银行业的施行强化了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之间的负向变动关系,即加剧了经济波动。
第四,资产规模大的银行所持有的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变动关系。
第五,国有持股比例较高的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和资本金率与经济周期的正相关关系均比较弱,但是其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与其他类型银行并无明显差异。
因此,货币当局和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资本缓冲对银行业信贷行为的影响,加强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的协调性、提高宏观金融调控效率,并探讨将逆周期资本缓冲作为政策工具纳入到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的可行性。
制度
农村移民涌入负面影响不显著
北京大学 张丹丹
“城乡迁移对于城市原住民的社会影响”
第15届NBER-CCER“中国与世界经济”
年会简报之二
过去2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与之伴随的是大规模城乡迁移。这些移民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城市原住民却不认为移民带来的都是好处:廉价劳动力的涌入极大影响了原住民的就业和工资待遇,并且移民影响了城市原住民社会福利的享受。
移民涌入,对于享受城市社会福利的原住民有两方面影响:一是规模效应影响,即给定社会福利的供给数目一定,移民所带来的更激烈的竞争关系;二是结构组成影响,即移民所带来的城市消费结构和人口结构的改变。而对于城市纳税人的影响通常表现在财政效应上,移民进入可以带来政府收入的增加。
实证研究显示,移民涌入不会对原住民接受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造成负面影响,但的确在交通运输上产生负面作用。此外,移民不会带来城市犯罪率显著的提高。
观点
社会资本对公共资源管理的影响
伊利诺伊大学 Kathy Baylis等
“结合型社会资本对桥接型社会资本以及
公共资源的管理”
NBER工作论文19195号
社会资本能促进社区治理,但并非所有的社会资本功能都相似。以村民在公共土地上打柴为例,如果将社会资本区分为一村之内的结合型社会资本和村与村之间的桥接型社会资本。云南数据显示,这两类社会资本互为替代:一种社会资本缺乏时,另一种社会资本降低了对柴火的消耗。但这两类社会资本均很高时,并不产生对公共资源的保护。
进一步研究发现,结合型社会资本降低了资源消耗,但是桥接型社会资本侵蚀了前一种社会资本的效应。同时,在资产价值高和公共资源质量低时,桥接型社会资本的边际增加对公共资源的消耗没有影响。
因此,当考察某一村庄管理一种公共资源取得成功的能力时,可能需要考虑结合型社会资本和桥接型社会资本的程度。而就管理公共资源,对社区管理和政府监管进行选择时,了解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对社区能力的影响,从而避免悲剧,非常重要。
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