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经》新媒体记者 康路
从地缘优势上说,香港、上海已经形成区域的金融中心,而北京严格意义上说,是全国金融管理中心。于是,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天津要发展的是与北京相呼应的金融服务中心、创新基地。
天津开发区也因此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并获得若干项“全国第一”:比如全国第一家有民间资本、国际资本参与的商业银行;第一家从实业生发的金融机构;占全国40%以上的私募基金业务,占全国50%以上的租赁金融业务……于是,天津赶在“互联网金融”写入政府报告前夕,发布了《天津开发区推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4-2016)。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书记王盛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三局局长、金融服务中心主任乔伟在接受《财经》新媒体采访时表示,天津开发区的金融创新路线图可以概括为:实业-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的服务业。
《财经》新媒体:可否详细介绍下天津开发区作为“金融创新基地”,其发展特色和思路?
王盛:天津的金融创新之路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源于实业,服务实业”。天津开发区的实业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达到8000亿规模,而工业产业的发展,会催生服务业。比如,为其发展而服务的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发现,想进一步提升,不单单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业,又发展出为金融业发展提供的金融服务业,这样链条就延长了。例如,互联网金融,还有航运金融,租赁金融,科技金融等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实体,但源头是实体。
乔伟:天津开发区的金融创新其实很多,只是一直处于“低调”状态,大家知道的不多。比如天津获得若干项“全国第一”:第一家从实业生发的金融机构;第一家有民间资本、国际资本参与的商业银行;占全国40%以上的私募基金业务,占全国50%以上的租赁金融业务……这些都成为天津现在和未来的金融创新实力基础。
《财经》新媒体: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天津开发区这次提出了《行动方案》,与北京、杭州等互联网金融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相比,天津自身有哪些资源的优势和独特定位?
王盛:开发区在金融创新领域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同时开发区与世界级、国家级的专业互联网机构企业积极合作,引进了国家超算中心、腾讯数据中心等一批国际领先的互联网应用平台和企业,建成了滨
海新区云计算基地,成为天津市乃至全国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
乔伟:首先,我们更倾向于做金融服务业的服务业,比如王书记提到的国家超算中心,拥有世界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一流的服务器和网络安全服务。相信对于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IT成本就会大大减少。另外,互联网金融企业、租赁公司到一个地区发展,首先得有客户。目前,开发区有九大产业,基础的是制造业,信息制造业、信息技术,比如电子行业等等各大产业使开发区的布局很全面,不单一。
另外,天津开发区吸引了很多供应链金融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作为企业的第一客服,可以帮助组织区里的企业来学习新的金融形式、金融产品。获得认可后在广范地发展到各地区。
《财经》新媒体:与金融创新伴生的是风险,例如2013年私募基金在全国各地都有大量案件发生,在这方面作为地方城市,天津如何处理创新与监管的关系?
乔伟:在我负责招商的所有私募基金注册时,前期都要经过面谈和筛选的过程。2013年我们没有发生过一起私募基金案件。另外,服务中心有一套金融创新类企业的信息系统,与包括公安局的网上追逃等信息对接。最后,从监管角度来看,金融从业人员——尤其私募基金业——应该规范从业人员。要有登记制度,如果在某一基金出现了不良状况,应该终身全行业禁止,但是这一体系一定要全国建立起来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