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为例,家庭资产中平均13%是现金存款,8.7%投资企业债券,11.1%投资信托类资产,32.1%用于权益类资产,32.2%购买商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前几类都属于“投资类”资产,其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各有不同,而最后一类“保险”却是一种“保障类”资产。
为什么保险要出现在家庭财富管理中呢?保险最主要的功能是把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分散出去。通过保险的配置,可让家庭的“资产包”更加稳健和安全。那么怎样才能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呢?简单来说,只要四步。
第一步,根列出自己目前阶段所面对的需求。
不同人生阶段面对的风险点不同,从而保险需求也不同。未成年人主要面对的是健康和意外伤害的风险;刚走向社会的年轻人最在意的是未来收入的“意外流失”;新成立的家庭主要考虑新家庭的稳健及未来可预见的如子女成长及教育等问题;而成熟家庭则更多考虑养老金、高端医疗服务、财富传承等问题。
第二步,从最主要的需求开始着手。
“全方位”的理财保障并非要一次配置完成,正确的方法是根据人生所处的阶段,优先满足目前的首要需求并做足保额,未来再逐步完善保障结构。在保险产品中,定期寿险、意外险、健康险等都是最凸显保险杠杆作用的基础险种,也是最需要优先配置的险种。
第三步,将保险和家庭的财务规划结合起来。
保险的作用是预防财富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所以不必因噎废食:投资过高的保险反而使自己的经济风险增加。实际上,财富增值与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规划、配置资金。我们建议依据个人情况,把年收入的10%-15%用于保险规划,将保险和个人财富管理有效结合起来。
第四步,定期“自检”个人保障。
在不同人生阶段中,个人面对的风险不同。比如理财者从单身变成两口之家,年收入和贷款都增加,显然应该提高保险额度;理财者退休后,生活的主要目标变成提高养老质量及财富传承,这时可考虑适当减少保费较高的健康险和意外险。
在国外,保险服务往往伴随客户一生。但是,保险作为财富管理中“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观念在国内还属于较新的发展阶段。因此,选择合适的理财机构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应具有“中立性”,在客观中立的角度,以客户的需求和服务为导向来配置产品;其次应具有“专业性”,能够全面分析客户的家庭财务状况,准确发现客户的需求并进行科学规划和配置;最后应具有“服务性”,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周到、及时、高效的服务支持,让客户省心、省时、省力。
延伸阅读
什么是“理财加保障”?
“理财加保障”是宜信财富和宜信保险服务在2013年提出的服务口号,旨在让客户把投资“理财类产品”所获得的收益的一小部分,拿出来进行保险配置。在享受资产稳健增值的同时,积极开展个人、企业的风险规划管理,使资产更加安全。目前,宜信财富在全国主要城市都设立了保险专家团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需求分析及高性价比的保险产品规划。2014年,服务范围还将继续扩大到全国主要营业网点。
(本文由宜信市场与公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