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迅速,支付的比重不断提高。2012年我国一共处理的移动支付业务金额接近2.5万亿元,其中银行处理的业务是2.3万亿元,这个金额的增长率很高,发展非常迅速。人民银行已经批准了37家支付机构,支付机构所处理的业务是小额便民,所以它的笔数量非常大,占整数的80%以上,业务量是总金额的7%左右,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我们也应当认识到,长期以来,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使得我国广大地区面临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支付环境急需改善,特别是一些偏僻的地区更是如此。全国每个乡镇平均只有2.13个金融网点,平均每个营业网点要服务近2万人,金融资源非常紧张。2012年,人民银行会同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启动了农村移动支付试点工作。通过对移动支付的大力推广,满足农村客户取款、汇款、贷款、保险等基础性金融服务需求,以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量大、金融网点少的问题。
从我国目前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总体格局来看,仍旧存在地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此外,我们认为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监管部门对农村移动支付创新的政策支持;二是地方政府部门对农村移动支付发展的财政支持;三是农村移动支付业务创新要着重凸显农村的特色,着眼于农民的需求;四是需要关注互联网金融应用与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创新的结合问题。
宜信普惠公司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有很大一部分交易是吸引城市的资金投向农村。我们看到,由于农民几乎没有纳入到社会征信体系来,宜信公司采取上山下乡的方式做调查,有时候会考虑这个农户是不是每天下地干活,邻里关系是否和睦,是否孝敬父母。这些指标是非常有效的,在收集农户的信用方面非常有效。如果要大面积采集这些指标,并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评估体系,可能所花费的成本比较高。
移动支付在这方面可以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如果我国农村地区建立起移动支付平台,将所获得的信息与互联网金融的应用相结合,就可以有效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评估成本,并且满足农村消费者的多种金融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