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民间借贷何去何从

2014年07月25日 14:47  

本文984字,约1分钟

我们认为:第一,我国民间借贷比例较高。第二,以人情债为基础的民间借贷包含着难以计量的社会道德成本。一旦债务违约,亲缘关系面临巨大挑战。第三,民间高息借贷蕴含着巨大的经济风险。

文/ 何欣

目前国内约有 42万户家庭低息借入、高息放出。平均借入利率为 7.5%,平均借出利率为 36.6%。在城市中利差则更为明显,是名副其实的高利贷。

民间借贷行为主要因血缘关系、亲缘关系或商缘关系民产生,它有着丰富的经济内涵与社会意义。民间借贷行为游离在正规金融体系监管之外,主要表现形式为亲友间的个人借贷和个人与合会、地下钱庄等类金融组织的资金往来。

 

民间借贷现状

在中国,民间借贷市场规模庞大、结构复杂。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显示,我国家庭户均信贷需求为 6.3万元,其中从民间渠道获得借款 2.8万元。在农村地区,户均信贷需求为 4.9万元,从民间获得 3.3万元。由此可见,民间借贷是满足我国家庭信贷需求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农村家庭而言,民间借贷是主要手段。

从借贷来源分析,民间借款的最大来源为亲属,占比为75.6%。亲属借款多为不需支付利息的人情债,但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认为这部分借贷无成本,其中包含很难用数据衡量的人情往来与社会道德成本。

 

警惕高利贷风险

我们再来谈谈民间高息借贷,俗称高利贷。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约有 166万户家庭对外高息放贷,户均借出款余额约为 45万元,中国家庭高息借贷的资金规模超过7500亿元,年化利率平均为 36.2%,大大超过银行同期的存款或贷款利率水平。

在进行民间高息借贷的家庭中,有一类家庭非常特殊。他们进行高息放贷的资金并不是自有储蓄,而是来自银行信贷资金或其他低息借款。换言之,这类家庭一边用较低的利率从银行借入资金,一边用较高的利率向民间放出款项,从利差中获得巨大的利润。

据计算,目前国内约有4 2万户家庭低息借入、高息放出,户均放贷金额约为5 5万元,资金规模超过2310亿元。这类家庭通过巨大的利差获得利润,平均借入利率为 7.5%,平均借出利率为 36.6%。在城市中,利差则更为明显,平均借入利率仅为 7.2%,平均借出利率高达 44.7%,是名副其实的高利贷。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第一,我国民间借贷比例较高。第二,以人情债为基础的民间借贷包含着难以计量的社会道德成本。一旦债务违约,亲缘关系面临巨大挑战。第三,民间高息借贷蕴含着巨大的经济风险。对于低息借入、高息借出的高利贷行为,政府更应该重点关注。套利家庭很可能利用银行信贷政策的漏洞或进行违规操作,这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信贷的道德风险。

作者何欣为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