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7日,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四国峰会上。
中国与拉美的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迅速发展。在此之前,对方在各自的对外关系中都不占重要地位,根本的原因是双方的发展不同步。拉美地区在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通过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尽管这期间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那段时间的增长水平比目前要高,1950年-1980年拉美的平均增长率为5.3%。但是,这一时期的中国,由于战争,由于新中国建立后的极左路线,由于十年“文革”,国民经济发展走了弯路。进入80年代后,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80年代后的拉美,却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经济和社会发展停滞不前。
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地区逐步走出危机,走上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轨道,而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中拉双方终于实现了同步发展,这为双方的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中拉关系是双方关系史上最好的时期。
贸易应双赢
目前,中国是巴西和智利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阿根廷和秘鲁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奥巴马政府期间,美国与拉美的贸易绝对额也有很大增长,但2000年-2010年,与美国的贸易占拉美贸易总额的比重从53%降到39%,同期与中国的贸易占拉美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上升到11%。
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对中国的出口增长迅速。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对于能源、资源的大量需求,而国内的资源紧缺日益突出,中国从拉美进口大量的铜矿、铁矿、大豆等初级产品。另一方面,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及2002年开始初级产品价格的急剧上涨,也促进了拉美地区对中国的出口。但是,各个国家间差别很大。例如,2007年,拉美向中国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5.4%,墨西哥、厄瓜多尔、巴拉圭和一些中美洲国家对华出口不到其出口总额的1%,而智利、哥斯达黎加、古巴、秘鲁对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10%以上。
从出口产品的构成来看,拉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和低加工的产品,每个拉美国家对华出口严重依赖于一两种产品,阿根廷主要是大豆和大豆产品,智利对华出口80%左右是铜,巴西主要集中在铁矿和大豆,秘鲁主要集中在铜和鱼粉。与此同时,对华出口还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公司手中。例如在智利,五家大公司控制了对华出口的60%以上,在阿根廷,十家大公司控制了对华出口的70%以上,巴西对华出口也同样控制在几家大公司手中,哥斯达黎加对华出口的85%集中在Intel手中。
最近几十年,中国对初级产品的巨大需求大大促进了拉美的初级产品出口,一些学者强调中国与拉美经济的互补性,以及拉美增加对华出口对它们带来的好处,如改善贸易条件、增加出口收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等,但是,也有人强调,这种好处是短期的,长远来看,这种贸易模式将导致拉美出口和整个经济结构的初级化。过分依赖一两种初级产品的出口将导致该地区经济的非工业化,给长远的工业发展带来困难。
近年来,中国对拉美的出口也大大增加。1995年-2007年增长了5倍。中国出口占拉美国家进口的比重,最高的是古巴,其次是阿根廷、智利、秘鲁、巴西。从出口产品的构成来看,拉美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几乎全部是制成品。过去有人认为中国对拉美出口产品多为科技含量低的产品,但是,目前,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多。大量中国产品的进口在拉美国家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从消费者的立场来说,价格相对便宜的中国产品进口,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尽管一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对于当地生产者而言,他们关注的是,在中国产品的竞争下,他们的产品会不会被取而代之。在中国产品进入的初期,感受影响的主要是其他国家的进口商,但后来,当地生产者开始感受到压力。例如,巴西的纺织品、服装、鞋类、工业机械设备、办公设备生产受到来自中国进口产品的竞争,由此促使巴西对中国产品如碳钢管、汽车轮胎、基本耐火材料、尼龙纱等等采取了反倾销措施。但是,也有人强调拉美国家进口中国产品带来的好处,无论是降低消费者的生活费用,还是为当地生产者提供便宜的工业投入产品,以及价格较低的机械设备,都有助于他们提高竞争力。
我国向拉美贸易出口应该重点考虑的是,如何一方面扩大出口,另一方面为当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带来利益。
贷款和投资相对滞后
近些年来,主要通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对拉美国家的贷款也大大增加,贷款主要集中在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接受中国贷款最多的国家,按照顺序是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厄瓜多尔。这里面,除了巴西外,其他都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得不到贷款的国家。由此看来,中国的贷款与保证能源、资源的需求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直接投资方面,尽管中国与拉美的贸易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双方的投资仍有待于扩大。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仅占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流入外资的不到1%,尽管中国占该地区贸易额的11%。
中国与拉美的贸易占亚洲与拉美贸易总量的近一半,但日本在亚洲在拉美的投资中仍占据优势,尽管日本与拉美的贸易仅占亚洲与拉美贸易的18%。就国家而言,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开发资源型的部门,也就是石油和矿产部门,特别是在秘鲁、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也有部分在制造业部门,例如墨西哥的纺织品和电子产品,巴西的电子产品和通讯设备。目前拉美国家和美国的关注点是,应该大力引进中国投资,但是这些投资应该投往高附加值的产业,以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轻对于初级产品出口的依赖。
拉美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也比较有限,在拉美国家中,巴西对华投资最多,其次是阿根廷和墨西哥。
双方的竞争关系
2001年中国加入WTO, 2005年WTO纺织品和服装协定取消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配额后,中国产品大量进入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市场,由此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多米尼加共和国向美国市场的出口感受到来自中国产品的竞争。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对这些国家来说,要应对中国的挑战,需要自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毗邻美国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产,而最佳利用的方法是提高它们的公路、港口、铁路和机场的效率,以降低交易和运输成本。另外,研究显示,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在美国市场上受中国的竞争最大,其他国家中,委内瑞拉、玻利维亚、智利影响最小,巴西、哥伦比亚居中。总体上说,大多数拉美国家与中国的贸易结构通常是互补大于竞争。
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成为吸引大量外资的国家,拉美国家担心外资将会从拉美流向中国。前几年拉美所翻译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报告《中国在拉美的有形之手》中写道,“来自中国的竞争可能是造成流入拉美的外国直接投资减少的一个原因。”。但是,根据目前的研究,这种情况没有发生。原因之一,流向中国的外资是为了提高效益,而流向拉美的外资是为了寻求资源和市场;原因之二,拉美的外资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中国的外资主要来自东亚。美国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部门,而美国在拉美的投资集中在其他部门。
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关系的迅速发展,在美国媒体和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总体上说,前几年,媒体的反应比较激进,认为中国在拉美对美国的利益构成了威胁,但学术界的看法比较温和理性,认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关系的迅速发展,是由于美国将注意力集中在中东地区,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忽视,从而造成了一个真空。面对中拉关系的发展,美国应该做出努力,发展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关系,在本地区发挥领导作用。
对于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关系的迅速发展,美国政府所采取的对策,一是加强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关系,二是就拉美和加勒比事务与中国建立磋商机制。2006年,美国负责西半球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香农访华,中美双方就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事务建立了对口磋商机制。截至目前,中美两国就拉美事务举行了很多轮磋商。
由于美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传统地位,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关系的迅速发展高度关注,是非常自然的。但是,美国也清醒地看到,中国不可能在本地区对美国的影响构成实质性的挑战。
首先,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影响的范围是很有限的,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不可能与本地区的国家开展实质性的军事合作,而美国仅在哥伦比亚的军事援助即达每年6亿美元。其次,在经济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对美国的依赖远大于中国。无论是作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出口市场,还是投资国而言,中国与美国仍存在巨大的差距。一些美国学者甚至认为,中拉经贸关系的发展,对于促进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高生活水平,进而促进社会和政治稳定,在客观上对美国是有利的。第三,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确有利用中国来抵消美国影响的倾向,这也恰是引起美国警惕的因素。但是,美国也认识到,的确没有必要对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关系的发展过于担忧。
中拉关系健康发展前提
加强对拉美地区的研究。虽然我国目前开始重视对拉美的研究,但是,拉美研究的水平仍十分薄弱,我们对拉美的了解很不够,研究水平很差。由于对这一地区的情况不了解,我们曾经犯过一些很低级的错误。
鼓励更多的企业到拉美地区投资。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拉美投资的中国企业要在当地承担“社会责任”,尊重当地的法律、风俗习惯,注重环保。帮助拉美地区对华出口向多样化发展。例如,加勒比地区对华出口中,牙买加的铝土(bauxite)和氧化铝(alumina)占很大比重。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2年8月,中国进口的204.38万吨铝土矿中,有43260吨来自牙买加,进口均价为64美元/吨。加勒比地区对华出口的其他产品主要有木材、沥青和废金属(scrap metal)等。加勒比地区对中国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咖啡、鱼干、熏鱼、大螯虾(rock lobster)、贝类(molluscs)等等的潜力仍有待于开发。此外,加勒比地区某些具有知名品牌的产品如朗姆酒等对中国的出口也大有扩大的前景。
加强人文交流。拉美国家非常重视对华人文交流,最近各国驻华使馆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在北大,来自拉美国家的留学生有四五十人,他们自己成立了一个学生会组织,异常活跃。这些留学生将来必定会成为中拉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我们要目光长远一点,现在就注意跟他们建立关系,发展友谊。
作者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