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论战的中国语境

2014年09月01日 17:19  

本文5633字,约8分钟

这本书的许多观点,经过学者的介绍和媒体的炒作,在国内已产生了很大反响。一个重要原因是皮克迪描绘的发达国家的收入与财富差距问题引起了国人对本国问题的担忧

此次金融危机以后,从美国到欧洲,全球经济学界和政治学界,又掀起一股反思资本主义的新潮流。哈佛著名政治学教授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的《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去年大热;今年,榜上英雄换成了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的《21世纪资本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传播风行,“效率优先”、“市场主导”的理念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和社会政策的指导思想,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也成为全球经济演化的不可抗拒的两股潮流。此后金融危机爆发,公平与效率之间的老话题再次被提了出来。《21世纪资本论》所描述的,是一个现有制度只会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世界。自由、效率与公平之间,孰是孰非?人类究竟应该以何种态度,看待这一不同的理论体系构建下的现实张力?本刊特约两篇不同的文章呈现不同的观点,以促进这一话题走向更深入的讨论。

——编者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