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独立性

2014年09月12日 21:29  

本文1101字,约2分钟

如果说今天已经走过了那个最严酷的时代,知识分子再要扭曲自己以获取丰厚名利来逃避应有的独立性的话,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9世纪末,俄国知识分子面临大变革的前夜,他们很幸运地遇到一个比较开明的君主——亚历山大二世。那些去做第三类工作的知识分子,在经济上基本是独立的。他们有一个比较体面的职业,有一份比较体面的收入,能够维持一个基本的做人的尊严。他们可以离开圣彼得堡、莫斯科到远东或者其他地方去工作,有这样的职位在等待他们。这一点可能是他们做出选择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1949年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和择业状况并不理想,无论是选择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不少人都成了“职业革命家”。也有少数想走第三条路的知识分子,比如晏阳初、梁漱溟、张东荪这些人,但可以说寥寥无几,势孤力薄。到1949年以后,这样的人基本上就消失了。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