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机制创新:法治化契约

2014年10月28日 06:10  

本文10250字,约15分钟

刺桐大桥的建设,实现了以较小量国有资金引导较大量民营企业资金投资于原认为只能由政府兴办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以内地民营资本为主的BOT 投资模式的国内首例,其探索的模式为长期受困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提供了镜鉴

刺桐大桥BOT项目具有我国本土民营资本进入PPP机制创新领域的首创意义。通过调查分析刺桐大桥项目启动和运营以来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此报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选项,并总结了可从该项目获得的启示,强调在我国促进PPP机制构建和发展,必须推动法治化契约制度建设。

泉州市境内横跨晋江的刺桐大桥,是福建省特大型公路桥梁之一,也是我国国内最早采用引入本土民营资本的BOT方式建设的路桥项目。在研究推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机制创新方面,对这件20年前出现的具体案例做考察分析,很有现实意义。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