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衍生品,归根到底受实体经济制约,为实体经济服务。从表面上看,过度金融创新和过度资产证券化是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但实际上,金融危机出现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实体经济首先出了问题。就美国而言,表象上是由于过度证券化导致的金融危机,但在实体经济中是由于房地产泡沫严重而导致的危机,很多不符合借贷条件的次级借款人向银行过度借贷,再加上过度资产证券化的助推,没人为最初的信贷资产质量负责,从而导致美国次贷危机,进而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欧洲金融危机的表现是主权债务危机,其实质是财政危机。欧洲各国的高福利,如医疗、养老、教育、失业救济等公共事业的高支出导致过多的财政赤字,引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尽管如此,部分美国学者认为中国是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一方面是大量的廉价中国制造、日本制造的耐用消费品和中东石油流入给美国人提供了廉价的消费品,助长了美国人的过度消费;另一方面,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积累了巨额的美元储备,购买了大量的美国国债,为美国创造了持续的低利率环境。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Ricardo Caballero认为,中国、日本和中东等外国和地区投资者利用自身外汇储备购买大量美国的国债,提供的资金供给远超过美国的金融体系需求,为美国创造了低利率的金融环境,使得全球经济失衡,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后的一段时间内,美国议员多次强迫人民币升值,他们表示人民币是被低估的,低估的人民币增强了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对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是不公平竞争。当发达国家在无法强迫人民币主动升值的情况下,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通过自身货币主动贬值的手段变相实现人民币被迫升值,推行了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欧元和日元等相继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