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如何创新

2014年12月09日 05:24  

本文5939字,约8分钟

中国公益事业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一场理念更新的头脑风暴。厘清这些疑问,走出公益误区,我们最需要的是理念上的创新

2014年最令人瞩目的新闻事件之一,当属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成功挂牌。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在财富方面创造了两个纪录:一是马云迅速接过中国内地首富的桂冠;另一个是,马云的公益信托基金将超过20亿美元的规模,这一数字将马云送入世界知名慈善家之列。马云有关公益的一举一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美国19世纪末最知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这句话经常被人挂在嘴边。

和卡内基同时代、全球最富有的人约翰·洛克菲勒,也曾因为自己捐钱的速度无法赶上收入增长的速度而倍感沮丧。洛克菲勒一直以私人捐赠为乐趣,涉及慈善的事大都亲力亲为。但是他面对的各种请求压得他苦不堪言。曾经仅仅一艘轮船就从欧洲给他带来5000多封乞求救助的信件。一个月之内,他曾经收到多达5万封信件。他在1886年时说:“我不会随便给人一点点好处,除非我能完全保证这是我花这笔钱的最好方式。”这句话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听上去都有点刺耳,但是话糙理不糙,隐藏在这句话背后的真相是:草率花钱是慈善的业余水平。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