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民办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

2015年02月02日 18:47  

本文3903字,约6分钟

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构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多元评价的良性体系,并通过立法保障实施

改革开放后兴起的民办教育,改变了政府包办教育的格局,扩大了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了人民群众选择性教育需求,推动了教育体制与机制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但是,进入21世纪后,民办教育发展较早较快的沿海地区,率先遇到了不少体制性障碍,导致发展停滞,甚至倒退。上海、浙江等民办教育标志性省份,民办学校总量在不断萎缩。据上海《解放日报》,2007年至2009年间,上海民办学校三年萎缩三成,由202所萎缩到134所,个别民办学校的骨干教师流失率近50%。尽管民办教育的统计显示,近年来全国民办学校数量在增加,但实际上新增的多为相对规模投入较少的民办幼儿园,而非中高等教育机构。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