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众创业创新良性发展

财经 杨晓冬 | 文  

2015年06月15日 18:23  

本文5480字,约8分钟

“大众创业创新”使得各地的创新活动更为活跃,也可能扩大了地区差距

当下,针对中国经济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国政府打出了两张牌:对外的牌叫“一带一路”,推广2.0版本的全球化模式;对内的牌叫“大众创业创新”,力图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助力产业升级转型。

为了准确地衡量“大众创业创新”政策的影响,我开始接触和调研大量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孵化器、投资机构、海内外的高校学生、创业导师、学者、初创企业,有一定规模的国企和民企,等等。

美国杜克大学商学院技术与媒体中心前主管、杜克企业教育亚太区主管Tony O’Driscoll在调研中表示:创新往往和创造混为一谈,创造只是一方面,而创新包括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捕获价值。太多的时候,人们只关注创造,而忽略了传递和捕获的环节。被创造的事物必须在市场层面有期待性,在竞争层面有防御性,在运营层面有操作性,在财务层面有盈利性才能称为创新。Tony认为过多地关注“创造”将脱离创新的本质。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