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隐秘的创业国度 风投机构的“钻石”花园

文|杨波 陈闽  

2015年07月31日 17:16  

本文3704字,约5分钟

当提及以色列的时候,如果你只能想到神奇的死海和巴以冲突的战火,那么无疑你将与硅谷火种最好的继承者擦肩而过

以色列这个国家面积仅2.5万平方公里,不足中国大陆最小省份海南省的70%,人口只有800多万,有一半地区被沙漠覆盖,典型的地中海气候,长年少雨炎热。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小国家,在全球的科技发展浪潮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数量全球第二、全球最高的VC/GDP比率、研究机构质量全球第三、人均创业公司数量最多。

以色列的钻石工艺世界闻名,但是与钻石工艺一样流光溢彩的是以色列的创新企业。

 

以色列的创业热潮

在2009年之前,以色列一直是除美国之外在纳斯达克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国家,共有64家上市公司在这里上市,直到2010年才被中国超越。今天,以色列拥有4000多家科技创业公司,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平均每2000名以色列人中就有一人创业。以色列风险资本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截至2012年,以色列人均风险投资额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额达到近200亿美元,约占总出口额的一半。

不像在印度仅仅开设呼叫中心,很多跨国公司将一些核心技术的研发放在了以色列,比如英特尔、IBM、微软、谷歌等国际科技巨头,英国《卫报》认为,特拉维夫附近的以色列硅谷是仅次于美国加州硅谷的最大科技中心。

1993年,以色列政府为了刺激民营科技公司发展,推出了“YOZMA计划“,其核心内容为:一个科技公司如果获得国际风险资本注资,以色列政府将提供1:1的配对资金支持企业发展。这对那些刚起步的小企业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因而从19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以色列出现了一股创设科技公司的热潮。创业公司从100家增长到800家,风险投资从5800万美元迅速增长到33亿美元。

2000年之后,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诸多以色列科技公司也深受影响,一时之间出现了增长停滞。但这样的日子并没有多久。新的一波热潮又迅速到来。在2005年,以色列取得的风险投资已经超过了2000年最昌盛的时候。现在政府已经不需要通过“YOZMA计划”来吸引投资了,全球各地蜂拥而来的资本已足以支持这些创业公司的发展。

Onavo公司的CEO谈到以色列的创业土壤时说:“以色列是创业公司的沃土,是创业资本的热点。高质量的创业条件和资本的广泛介入使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大增。而且以色列的文化鼓励创业,甚至奉创业者为偶像。所以以色列拥有全球最高的人群风险资本值并不奇怪,比美国还高。”

以色列的创业文化也使得整个国家的经济有旺盛的生命力,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以色列受到的冲击是最小的,其证券市场也最早恢复元气。

 

何以成为创业大国

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具立方结构的天然晶体。可以与钻石同媲美的以色列创业公司,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被培育出来的呢?

首先,以色列国民的聪明才智为创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以色列将近80%的人为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虽然犹太人在世界人口数量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却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世界20%以上的诺贝尔奖得主是犹太人,54%的国际象棋冠军是犹太人,美国常春藤学校毕业的学生中有20%以上是犹太人,美国《福布斯》杂志2012年美国富豪排行榜显示,前40名富豪中有21名是犹太人。在华尔街,金融精英中犹太人的比例高达50%。犹太人的聪明才智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认可。

辛格在《创业的国度》这本书里提到:文化是以色列创业公司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辛格介绍说:“以色列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这样的国家,每个权力人物,包括总理和军队政要都有一个所有人都可以叫的绰号。包括普通老百姓在内,谁都可以用绰号称呼他们。”以色列前任总理本亚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和阿里尔·沙龙(Ariel Sharon)的绰号分别是“比比”和“阿里克”。这些绰号不是官员背后相互的称谓,而是公开的,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称呼他们。这种文化适合创业公司,创业公司需要员工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头脑风暴激发人们的创意。以色列的创业公司都崇尚扁平化的公司文化,集体讨论也是最常见的,往往由年龄最小或地位最低的员工开始发言。这一文化深远影响着以色列创业公司的每一位员工,群体智慧被充分地发掘,也不断地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的创业者。

另外,以色列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仅次于军事经费,占GDP的8%以上,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以色列人均教授拥有量为世界第一,每4500人中就有一名教授,并且这些教授很多都在国外任教,他们可以给以色列大学生带来与世界前沿同步的科技信息。以色列学制也与众不同。年轻人在中学毕业后即入伍服兵役,兵役结束后,政府会给他们一笔钱,大部分学生会拿着这笔钱周游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对外部世界有了直观的认知,对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也形成了比较明确的看法。当他们决定返回校园读大学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了规划。以色列的大学生大多20多岁,30岁还在读本科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这些人往往目标明确干劲十足,有些还没读大学就已经是成功的公司老板了。

兵役制度也为以色列的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以色列是强制兵役制,每个年轻人在18岁以后都要强制服役两到三年。以色列的军队系统设置了非常少的高级军官,所以向下授权,让士兵有在前线随机应变决策的权力。令人想不到的是,这种兵役制度为以色列注入了强有力的创业文化。每个年轻人退伍之后都会拥有几个服役时的战友,在服役期间他们就共处一室热烈讨论,这样的友谊极可能成为创业伙伴之间的纽带。而对于那些部队中优秀的年轻人,他们还可能在服役时就被选进特殊的高科技部门,在那些部门里的训练和培养为他们日后进入科技创业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色列军队以高科技作为主导建设方向。以色列的高精尖武器研发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诸如情报部门“8200”等精英部门每年都会层层选拔最优秀的年轻人才,在这种部门服兵役的经历使得他们可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优秀的科研能力。

以色列的创新企业不断吸引着全球的风投机构的加入

根据以色列风险投资研究中心(IVC Research Center)和毕马威律师事务所共同发布关于2014年以色列风险投资基金融资情况的报告,其数据显示,2014年以色列风投基金共融资9.14亿美元,创六年来新纪录。2014年融资总额与2013年11家风投基金的融资额5.44亿美元相比,上升了68%,比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7.77亿美元高出18%。

虽然没有Google、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但是以色列的科技公司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投资。2014年,以色列的688家科技公司总共拿到34亿美元投资。尽管以色列在2014年只新增了29家科技公司,但是拉来的投资却同比上涨近一半,涨幅为46%。德勤发布的2014年全球风险投资信心调查报告显示,以色列在全球风投资本、私人股本和资本增长方面的投资信心排名中位列第二。

以色列的风投投资资金大多来自欧美国家,其中以美国巨头最愿意花钱,比如,2013年谷歌(Google)收购以色列的科技创业公司Waze,后者的产品是导航应用,有消息称谷歌此次的投资额为10亿美元左右。据以色列报纸Calcalist今年1月报道,亚马逊正在同以色列初创公司安纳普尔纳实验室谈判,前者准备用3.7亿美元收购这家芯片厂商;今年3月,PayPal以6000万美元收购了以色列信息安全公司CyActive,后者可通过仿生算法预测恶意软件的发展趋势。以色列高科技行业的成功有目共睹,更是吸引了全球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机构加入。

当然,如此优异的投资机会也少不了中国投资者的参与。李嘉诚通过其个人名下的维港投资投资了逾25家以色列公司,其中一些公司大获成功,比如Waze就被谷歌出价10亿美元收购。中国的科技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地注意到这些优异的投资标的,百度、中国平安集团通过投资Carmel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以色列的创新公司,奇虎360成立6000万美金的全球性股权投资基金,将以色列列为除美国,中国以外的第三个重要的投资标的国家。知名财富管理公司宜信财富开发的第一只美元母基金,也将以色列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Pitango列为重要的投资标的。另外,复星、中国光大集团、联想、小米、华为等中国优秀的公司都积极地加入到以色列的投资热潮中。

 

结束语

钻石矿床的探寻往往要花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和劳动,耗资巨大。博茨瓦纳的“欧拉”原生矿床,耗资3200万美元,历经12年才挖掘出来。原苏联西伯利亚原生金刚石矿床的探寻,更是历经18年才得以发现。以色列能成为这样优秀的创业国度也是历经了几十年文化、教育、制度等方面的传承,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璀璨夺目的创业者的矿床,汇聚着众多的钻石般价值的创业公司,不断吸引着全球的“掘金者”来到这个地中海的国家,赋予每一颗“钻石”生命,释放其最耀眼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