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问及中国经济放缓,高盛负责人劳埃德·布兰克费恩总喜欢指出,虽然20世纪属于美国,但其间有些年美国经济并不景气。2016年,世界各地的商业计划将被改写,以反映中国自1989年至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大多数商界领袖会发现,中国经济大减速对他们的伤害微乎其微。那些最勇敢的商界领袖会认为这是一个机遇。
这可能有些令人吃惊,因为在经济繁荣时期,西方商界领袖曾声称中国无比重要。中国是世界工厂,沃尔玛和宜家等零售商20%至30%的产品源自中国。但许多跨国公司希望中国也能成为其销售额和利润的一大来源。高管开始学习普通话,并制定强调中国市场广阔性以及其公司在开发中国市场方面具有独特能力的战略。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夸张。在长达20年的繁荣后,大型上市西方企业只有不到5%的利润来自中国。所有上市公司在中国获得的利润中,只有10%属于外国上市公司。美国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中,只有19家四分之一以上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它们主要是科技公司以及拥有肯德基品牌的百胜。看似荒诞的是,快餐连锁店肯德基一度征服了中国人的味蕾。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在亚洲其他地区的销售额远超中国(见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