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政府,有为政府?

《财经》杂志 田国强/文  

2016年11月08日 11:41  

本文10974字,约16分钟

中国经济面临发展成就巨大和治理问题严重的两头冒尖现象,改革由此也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无论是从理论认知、共识,还是到具体行动,其艰难性和复杂性空前。如果对导致发展成就的经验和治理问题的根源认识不清,错把缺点当成优点,把短处当成长处,就会造成理论上的重大分歧和行动上的南辕北辙,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从而不可能得到根治,也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和国家长治久安。所以,明道很重要,改革的方向性问题首先要明确,要形成松绑放权的经济自由化、市场化和民营化的市场导向改革方向不可动摇的共识。

继而,在坚持改革开放以来松绑放权的市场化改革取向下,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让中国经济持续长远发展,政治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创新驱动的关键到底主要靠的是,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从发展、全能型政府转向维护、服务型有限政府,还是采用政府政策继续坚持有为政府?也就是,是将政府职能导向定位于有限政府还是有为政府?是靠制度还是靠政策来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以及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长治久安?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与上述问题息息相关,其背后也正是政府的角色和定位的关键性问题。笔者在《对当前中国改革及平稳转型意义重大的三个问题》中对以上问题作为文中第二个问题给出大致回答,但没有进行深入分析,仍然不少人有疑问,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给出具体回答,详细地论述了有为政府提法的内在矛盾及其弊端和误导性。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