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基石扎堆引争议

《财经》杂志 本刊记者 吴海珊 | 文 王东 |  编辑  

2016年11月29日 11:57  

本文3727字,约5分钟

多家在香港市场挂牌的大型企业,股价在“稳定期”后大幅破发,市场将基石投资者扎堆导致发行价虚高视为祸首

最近在港股上市的中国企业,基石投资比例日渐提升,引发了市场不少的批评声音,抬高定价、影响交投量,是其中最具争议的问题。

最突出的例子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邮储)的首次公开募股(下称IPO)。9月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香港交易所IPO,其基石投资比例占当天发行股份的76.77%。在其之后一周上市的招商证券,基石投资比例为61.32%;10月底上市的华润制药,基石投资比例为50.61%;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肉食基石投资比例为42.71%。

基石投资一般在企业上市之前就已经确定,主要是一些一流的机构投资者、大型企业或者知名富豪及其所属企业。基石投资者的大力引入始于2010年左右,当时金融危机刚过,为了保障新上市项目能够顺利发行,引入了基石投资。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