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农民工难以与城镇职工实现工资同化
东北财经大学 吕炜等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能实现工资同化吗?”
《经济研究》工作论文第1129号
农民工已成为城镇劳动力的主力军,但是他们的实际工作状况堪忧。CHIPS2007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比城镇职工每周工作时间长大约22个小时,但月工资收入却比城镇职工少近27%。农民工对城市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与其分享到的城市发展成果之间,存在鲜明的反差。
随着农民工的非农工作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他们的收入会存在动态的增长,如果农民工的非农工作经验所带来的回报,能持续高于城镇职工工作经验的回报,那么,随着务工时间的延长,他们有可能消除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吗?如果可以,需要多长时间?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
整体而言,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小时工资存在初始差距,延迟迁移时间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工资差距,但无法实现工资的同化。特别地,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不存在初始工资差距;从事高收入和高技能要求职业(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办事人员)的农民工工资收入与城镇职工之间存在显著差距,但该差距不随着迁移时间增加而发生改变。平均而言,不同职业不同教育水平的农民工的初始工资比城镇职工低34.11%-53.43%,农民工在城镇地区的持续迁移至多可以消除29.16%的工资差距。
迁移时间无法根本消除工资差距的原因主要源自职业分布固化和户籍歧视。具体来看,农民工职业分布固定且缺乏流动晋升。从职业分布来看,农民工主要分布在低收入职业内;从职业流动来看,随着迁移时间的增加,农民工难以进入工资收入较高的职业,缺乏从低收入职业向高收入职业攀升流动的机制。
延长迁移时间所带来的“同化效应”,虽能有效减少工资差距,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由户籍因素所主导的职业内的工资差距,也无法消除由于农民工人力资本不足所主导的无法攀登职业阶梯而带来的职业间的差距。
制度
中西部农村金融排斥严重
上海财经大学 粟芳、方蕾
“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供给不足还是需求不足?——银行、保险和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分析”
《管理世界》2016年第9期
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一直是金融服务可获得性较弱的地区。金融需求主体难以获得各类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银行排斥、保险排斥和互联网金融排斥,那么排斥程度如何?排斥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根据2015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中部农村地区存在最严重的银行排斥和保险排斥,西部农村地区的互联网金融排斥最为严重。农村银行排斥的主要根源是供给排斥,尤以价格排斥和营销排斥最为突出;农村保险市场中,供给需求理论完全不发挥作用;农村互联网金融排斥则主要源于供给排斥中的物理排斥。一些外部因素如外出务工、经济状况、信用环境和交通便利等也影响着农村金融排斥。
因此,各地区应当针对金融行业排斥的深层次根源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农村金融排斥。
观点
什么吸引了优步司机?
优步 Jonathan V. Hall
普林斯顿大学 Alan B. Krueger
“美国优步司机劳动力市场分析”
NBER工作论文第22843号
过去几年,所谓的“按需经济”产生了诸多猜想,却鲜有证据证明其对未来的工作将产生积极还是负面影响。
2010年优步在美国首次推出,一直成指数级增长。优步是个典型的按需经济型公司。约有三分之二的优步服务是因“按需经济”而提供的。
基于2012年至2014年优步司机的数据,以及2014年12月和2015年11月分别对600多位优步司机的问卷调查,匹配政府的调查数据,对出租车司机和受雇司机分析发现:优步平台吸引优步司机,主要是因为该平台所提供的灵活性、报酬水平以及每小时收入不因工作时间长短而变化的事实。
在年龄和教育上,优步司机接近出租车司机和受雇司机。在加入优步平台前,大部分优步司机有全职或兼职工作,而且很多优步司机在使用优步平台后依旧从事在原有岗位上,这意味着按照他们的时间进行调整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