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需要手段多样化

《财经》杂志 许维鸿 | 文  

2016年12月05日 12:03  

本文1859字,约3分钟

全球范围内,利用多样化的金融手段缩小贫富差距,是后工业化社会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大趋势

2016年9月初颁布《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已经有两个多月时间,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开始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县进行“一对一”定点帮扶。在实践中,券商传统业务线往往很难对接贫困县的具体问题,主要原因是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龙头企业不足以IPO融资,县财政也不支持发行市政债券,公共服务领域的PPP项目体量偏小,入不了习惯于服务“大政府、富政府”的券商法眼。

全球范围内,利用多样化的金融手段缩小贫富差距,是后工业化社会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大趋势。

首先,对于农业贫困县,得过诺贝尔奖的“穷人银行”模式三农小额信贷值得推广。以南疆很多农业人口众多、居住较为分散的贫困县为例,中央转移支付只能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生存问题,特别是安居补贴住房政策让很多少数民族贫困户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但是,由于需要贫困户自己承担一小部分建房资金,很多农民卖掉了仅有的几只牛羊,又得不到农信社的贷款,失去了脱贫致富的资本——金融成了南疆精准扶贫的瓶颈问题。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